收购喜达屋,安邦又出手了

安邦收购喜达屋一事又有最新进展:美国时间3月28日,喜达屋宣布安邦再次提高了报价,每股82.75美元,总价达到亿美元,全现金支付。另一竞争对手万豪尚未对此表态。

万豪会不会继续跟进?不好说。毕竟万豪已经被迫数次抬价,并且在修改的协议中大幅提高了现金比例,为此还向喜达屋索要了万美元的融资费用。

继续与安邦斗富是不是明智?这一定是万豪的总裁ArneSorenson最为艰难的决定。虽然打造全球第一酒店业绩可以让他的履历增色不少,但是他也要考虑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反应。

再者说,在新修订的协议之中,万豪可是给了喜达屋管理层条件非常优越的黄金降落伞条款,这一个大礼包,喜达屋的管理层真的不动心?

安邦是不是势在必得?有点像。安邦近年来马力全开,开疆拓土。从年收购纽约地标华尔道夫酒店一役,即可见其攻营拔寨的雷厉风格,而且保险资金在全球进行资产配置是大势所趋,全球的保险公司都一样。如果说因此超越了15%的监管红线,以安邦之精明,犯这种错误的可能性很低。

喜达屋的想法呢?当然是:开心,开心,开心。

喜达屋的股票代码为“HOT”,这次出售也的确炙手可热。

年11月,万豪国际与喜达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国际集团(以下简称喜达屋)签署并购协议,将以大约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其全部股份,本应于年6月之前完成交割。

这一切,都被3月10日的晚的一封电子邮件改变。

安邦:一直在布局

3月10日晚间,喜达屋的董事会成员都收到一封来自安邦法律顾问的邮件——由中国安邦保险集团、美国弗劳尔斯投资公司(J.C.FlowersCo)与春华资本组成的财团为喜达屋开出每股76美元,总价为亿美元的最新报价。

安邦在这封邮件中不仅给出了更高的报价,并且首次明确表示,将能迅速获得相关监管机构的审核,并有一家中国银行的纽约支行将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此后数日,喜达屋与安邦展开多轮会谈,并迅速拟就一份新的并购协议,安邦在17日晚将报价再次提高到78美元。

在安邦参与竞价之后,喜达屋的股票价格一度跃升至80.72美元,资本市场认为竞价大战一触即发。

3月18日,喜达屋宣布,安邦的报价相较于喜达屋“构成一份更为优越的方案”。PaulsonCo是喜达屋的大股东,其总裁JohnPaulson对福布斯杂志表示,安邦的报价更能体现喜达屋的真实价值,“安邦是一个非常确定的,富有经验的国际买手,我们欢迎他来竞标。”

万豪总裁ArneSorenson随后在邮件中称,安邦的报价既没有约束力,又面临巨大不确定性,“这是在最后一分钟对我们发起的挑战。”万豪的心情可以理解,然而实际上,安邦还真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布局。

自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酒店行业走势颓靡。面对这样的行业大环境,喜达屋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案,包括剥离部分非核心资产、改变部分品牌的经营模式等,但是相对较高的物业自持率仍然给喜达屋带来沉重的负担。

年4月29日,喜达屋正式宣布挂牌出售。

根据喜达屋和万豪在美国证监会的3月25日(Form8-k)和年12月22日(Forms-4)的报送材料显示,安邦从一开始就与喜达屋董事会保持着紧密联系,并且清晰表达了收购意愿。

年8月,安邦与喜达屋当时的代理CEOAdamAron以及现任CEOThomasB.Mangas签订了初步的、非约束性的协议,将以20%的股价溢价现金收购喜达屋。按照当时的协议,安邦需要支付大约.5亿美元。

随后,华尔街日报刊登消息称,一家中国公司正在竞标喜达屋,导致喜达屋股价瞬间飙升。11月3日,AdamAron、ThomasB.Mangas和安邦再次会谈,安邦给出了亿至亿美元的报价。

问题在于,安邦此时并没有明确这笔巨额资金的来源。而在国际并购交易中,标的公司董事会评价一个报价是否最优,除了要衡量价格,也要衡量交易的确定性和完成时间。

年11月13日,喜达屋最终选择与万豪签署并购协议,收购总价大约为亿美元。至此,一切似乎已成定局,只等股东大会一锤定音。

谁也没想到,这一切都在3月10日的晚上发生逆转。

万豪:胜券未必在握

万豪并没有认输,而是迅速反击。

在与喜达屋的法律和财务顾问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万豪将原有“0.92股万豪股票+2美元现金”的报价调整为“0.80股万豪股票+21美元现金”,总报价增至亿美元,不仅大幅提高了现金支付比例,同时将分手费改为4.5亿美元(万豪原本开价6亿美元)。另外,喜达屋承诺向万豪支付不超过万美元的现金融资费用。

3月20日,喜达屋再次选择接受了这份亿美元的报价方案。3月21日,喜达屋和万豪宣布并购将在修改后的条款下继续进行,同时,二者将股东大会从3月28日推迟至4月8日。也就是说,在4月8日股东大会投票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随后,万豪的CEOArneSorenson在致股东的信中说,万豪与喜达屋的联手拥有巨大的协同效应,例如:合并后无比强大的销售团队,30个品牌的强势产品线,每年2.5亿的费用缩减,合并后的优惠的常旅客计划,更具吸引力的资产负债表和可持续的现金流,诸如此类。

ArneSorenson任务艰巨。从感情上说,他已经在这次并购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描绘了全球第一酒店集团的宏伟蓝图;从理性上看,安邦的竞争使得喜达屋一再抬高报价,敲打着万豪的容忍度和承受力。

此刻,他不仅要说服股东为其一再让步的并购方案投票,还要说服资本市场的投资人购买万豪的股票。因为万豪的并购方案采用的是“现金+股票”的方式,而万豪的股票价格在过去的一年大幅下滑,由年2月的高点85美元降至目前的71美元附近,这等于万豪的报价不断在缩水。

安邦是不是因为看见这点而出手?不得而知;安邦会不会再次加价竞购?很有可能。

首先,年安邦就曾叫出.5亿美元的价格,大家都认为安邦最终可能给出每股85美元的价格,而且全部都是现金。

其次,在谈判期间,安邦层提出愿意为喜达屋支付一半的分手费,这显示了足够的收购诚意。而喜达屋将分手费从万豪提出的6亿美元谈至4.5亿美元(另附加万美元的融资费用),不得不令人猜想,这是为安邦留了一道门。

站在这个时点,对比安邦和万豪二者各有优劣。

安邦的优势是有钱,并且全现金支付方案极具吸引力;劣势也很明显,交易不确定,即使安邦再次提高非约束性报价,仍然需要做尽职调查,需要获取各种政府审批,还需要通过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当然,最大困难是,还要证明它的资金筹措能力。

而万豪的劣势是换股方案不那么有吸引力,优势是确定性高。万豪和喜达屋的合并交易已经取得了美国、加拿大的反垄断审批,交易预计将在年中就能完成。

中海油法务部项目管理处处长张伟华表示,安邦现在应该做的是:尽快去获得有关政府审批,尤其是美国国家安全审批;承诺给予高额的反向分手费;进一步提高报价;让融资迅速到位;安抚喜达屋会员特别是SPG优先顾客计划、喜达屋雇员等等。

退一步说,即使安邦成功收购喜达屋,仍然要面临如何整合的问题,怎样融合世界各地不同的商业文化和管理团队,毕竟在安邦海外收购的案例中,出现过数起管理层大幅流失甚至发生矛盾的情况。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万豪在国际酒店管理方面更富经验。

3月24日,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吴小晖在“腾讯财经博鳌午宴”上表示,安邦保险全球发展态势良好,所有投资项目均实现丰厚盈利,这显示出中国企业已经从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出,升级到资本与管理输出,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位接近安邦财团的人士曾经对外媒表示,如果安邦竞购成功,将保留现有的喜达屋管理层。

不管怎样,留给安邦的时间不多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anyay.com/bxdz/74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