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保险刘星我国养老保险公司发

白癜风为什么会复发 https://m-mip.39.net/pf/mipso_4574892.html

作者|刘星「人保养老受托与账户管理部」

文章|《中国人民保险》年第5期

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是我国金融创新的一个独特产物,其设立初衷是希望通过专业机构促进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随着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尤其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破题在即,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必须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创造客户价值,改善人民养老品质,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年,以太平养老、平安养老成立为标志,我国专业养老保险公司陆续开业经营。截至年年底,共有国寿养老、平安养老、太平养老和人保养老等8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凭借先发优势、专业建设、业务和战略创新,艰难实现了盈利,初步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发展历程与我国养老政策变化息息相关

第一阶段(—年),行业初创时期。年1月,我国颁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启动我国养老三支柱体系建设。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于年和年分两批批设了平安养老、太平养老、国寿养老、泰康养老、长江养老5家专业公司参与市场建设。各家公司均以服务第二支柱业务为切入点,逐步拓展业务领域:年,平安养老率先从平安人寿平移团险业务。年、年,太平养老和泰康养老陆续跟进,整体承接寿险公司团险业务和渠道,形成依靠传统团险弥补年金亏损、培育年金业务的模式。

第二阶段(—年),行业快速发展阶段。在政策方面,人社部密集出台设立集合计划、扩大投资范围等支持政策;原保监会正式推出养老保障业务,给予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新的金融牌照。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年金EET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潜力,安邦、建信、新华等养老公司相继成立。在经营方面,年金市场年均规模增速30%,逐渐进入依靠存续缴费和收益的自然增长阶段,同时,各公司积极参与基本养老投资、保险资管、另类投资、养老保障产品等多个领域。

第三阶段(—至今),市场格局基本确立阶段。年《企业年金办法》出台,进一步完善年金运作模式。年10月,人保养老成立,并获得年金受托、账管和投管资格,成为行业最新参与者。在此期间职业年金落地,全国31家省级单位已进入运营管理阶段,新增市场资金超过万亿元。从经营层面看,由于职业年金的集中放量,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的业务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年金业务规模效应凸显,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

保险业务以传统团险为主,真正养老保险比重较低

目前,养老保险公司主要经营三类业务:一是传统团险业务,包括以团体为投保的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寿险和个人税延养老保险等;二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业务;三是非年金资产管理业务,包括基本养老金投资管理、养老保障产品、另类投资以及保险资产管理投资等。目前,平安、太平、泰康3家养老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主要以健康保险、短期医疗意外保险为主,包括养老保险在内保险占比较低,其中泰康占比达16%,平安和太平均在10%以下。为避免内部业务冲突,上述集团还从业务边界上予以清晰划分。

年金业务政策依赖度高,基数效应明显

年企业年金开始实施,年养老保障产品开始发行,年基本养老委托投资,年职业年金落地,均在短期内为市场注入大量资金,市场整体高速增长。但随着政策红利消失,相应群体基本实现全覆盖,市场年均规模增速预计达20%,逐步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从业务结构看,呈现受托、投管和个人养老保障业务齐头并进的态势,部分同业另类投资发展迅速。(1)养老保险公司的受托规模均高于投管规模;(2)个人养老保障产品发展迅速,国寿、平安、长江、建信的养老保障产品规模超过年金投管规模;(3)养老保障产品成为主要业务来源之一,占比均超过20%,其中个人养老保障业务更是占养老保障业务的90%以上;(4)长江养老的资产管理布局多元,经营着太保集团内部保险委托资金亿元以及另类投资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监管政策的变化,个人养老保障正处于压减和整顿阶段,而真正以体现长生命周期的个人养老金产品有望填补。

业务性质决定组织架构

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的组织架构以是否经营保险业务,作为机构设置的主要考量,区别较大。经营保险业务的平安、泰康和太平养老按照寿险公司的标准,采取总分公司架构,设置三级机构,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和地市。其中,平安和泰康养老员工超过1万人,太平养老多人,绝大部分人力从事保险业务,年金业务人员仅占15%左右。不经营保险的养老保险公司,一般采取总部—分中心组织架构,不设立基层机构,由总部提供一体化、一站式服务,组织架构更加扁平化。

依托集团资源,协同开展养老产业布局

在养老产业服务方面,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由于资金属性、投资模式和期限匹配等原因,需要依靠各自集团内其他板块,以寿险长期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设立独立管理公司和项目公司运作,提供“保险产品+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包括三种参与模式,一种是依托于养老地产的重资产运营模式,包括泰康燕园、国寿人家、平安和悦和太平梧桐人家等;另一种是由第三方提供养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比如太平上海江湾城养老院“公建社营”;再有就是产业投资基金,聚焦于健康、养老、医疗领域具有成长性的优质项目和资产投资。

行业整体盈利基础薄弱,仍在探索之中

整体上,我国养老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不强,行业平均盈利周期约8年左右。全行业于年开始当期盈利,年5家公司全部实现当期盈利。其中,泰康养老4年、平安养老6年、长江养老7年,国寿养老和太平养老虽然分别用8年和9年实现当期盈利,但仍累计亏损。—年,5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累计盈利81.4亿元,年均每家公司盈利仅1.08亿元。

随着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尤其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破题在即,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原有的业务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客户的需求,必须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只有融合养老保险服务与养老资金管理,着力打造长周期、综合性、顾问型的养老保险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创造客户价值,改善人民养老品质;只有依托集团整体优势,积极参与构建以“养老产品+养老金融+养老服务+养老社区”为内涵的“大养老”建设,才能重塑行业,改变不利市场环境,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END

投稿邮箱:

picczzs

picc.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anyay.com/bxdz/7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