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说春谭守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m.jpm.cn/article-70129-1.html

说春

谭守学

说春的人叫“春倌”。春倌说春是在春天来临前的腊月离开家门,到外地走村入户,以说唱的形式向人们传播农时节气,报送吉祥祝福,并获得人们回赠的一项民间习俗。说春时,春倌一边向人们说吉祥话,唱新春调,道祝福词,送春帖表,宣扬时政,教人为善,一边获得人们回赠财物米面等谢礼。春倌说春既是一项传统的民间习俗,又是谋取生计的手段。

雕刻印版

历史渊源

据《巴中县文化志》记载,唐代武则天时,曾将礼部改为“春倌”,后世以礼部为“春倌”通称。自唐宋至明清,又把管天文历法之倌称为“春倌”,朝廷发倌衣、倌帽。

“说春”是巴州阴灵山的“特色民俗”,父传子、子传孙,延至今日,已有上千年历史。它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表现风格,是一种传统曲艺。

据传,阴灵山曾有人在朝从事“春倌”送“春帖”,后回到阴灵山举办“说春会”,训导了一批“说春人”。所以阴灵山从唐代开始,便风行“说春”,临近川陕两地的“春倌”大多为阴灵山传人。“说春”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春倌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言辞精炼,生动形象,见到什么就说什么,如见到农耕就说《二十四节春》,见药铺就说《药王春》,见打铁就说《老君春》,见打猎就说《梅山春》等,俗称“见人说”。七十二行,行行有歌,说春人心机灵活,口头能熟练地背诵几十种人事应变之词。他们通过“说春”,求得打发,获得经济收益。

艺术特征

灵活多样,说唱兼备。不受场地限制,不需乐器伴奏,单人表演或双人对唱,有说有唱,说唱兼备。

即兴编词,随机演唱。春倌根据不同场景,不同行业,不同对象随口编词演唱,因此能和听者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互动交流。

通俗诙谐,生动形象。语言风趣诙谐,明白如话,风趣押韵,易懂易记。

发展创新,与时俱进。能随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改编说唱内容,赋予时代内涵。

表演形式

“说春”表演形式为说唱。“春倌”身穿倌袍,头戴倌帽,肩挂白布褡裢,一手捧“麻缠木雕春牛”,一手杵“十三把”(又称孝顺棒),褡裢又名“二九”,用来装春贴和打发的钱物,“春倌”走村入户,走街串巷,到农家,进店铺。说唱内容不限,多是吉祥话语和祝福之词。时间是:小阳春(农历十月即立冬)送黄历,又叫“春贴”。同时,“春倌”还可受邀从事参与节庆及重要活动娱乐助兴表演。

重要价值

有悠久的历史价值、广泛适用的科普价值、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价值。

研究价值。说春歌谣完全来自传统民间口头文学顺口溜,是极为重要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包含的内容有民间传统习俗、生产生活等,具有重要的民俗研究价值,是古老的群众文化活动标本。对传统曲艺表演艺术的起源、发展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艺术价值。涉及造型、雕刻、表演、说唱等艺术。

宣传价值。上门宣传,既送春帖又送时政到家,这种宣传方式接地气、成本低、受众广、效果好。

教化价值。劝人为善,鞭笞邪恶,有的唱词对好逸恶劳、吃喝嫖赌、贪污腐化、坑蒙拐骗等丑恶现象进行嘲讽与鞭笞,具有良好的引导教化作用。

娱乐价值。在婚嫁、乔迁、开业、生日等民间活动现场表演助兴,送祝福吉祥上门,营造了喜庆氛围,为民众增添了欢乐。

唱词精选

二十四节气

正月立春雨水天,王母娘娘摆寿宴。

八月庆寿来吃酒,个个手提长生丹。

二月惊蛰又春分,伏羲姊妹制人伦。

金龟老道做媒证,产生万国九州城。

三月清明谷雨天,怀英老祖一洞仙。

所得一子叫红菌,那时才把三教传。

四月立夏小满天,孔圣执教在尼山。

教诲三千众弟子,内有七十二圣贤。

五月芒种夏至天,子牙垂钓在江边。

渭水河边来钓鱼,名君文王访圣贤。

六月小暑大暑天,佛祖修行在西天。

治下生老病残苦,从此黎民得泰安。

七月立秋处暑天,读书弟子孝圣贤。

耕读传家为根本,治国安邦代代传。

八月白露与秋分,老君创立道德经。

制下金木水火土,五谷养育万国人。

九月寒露与霜降,杨门忠烈保宋廷。

八虎去反洪州闯,五死幸存有三生。

十月立冬小雪寒,摆阵大战临潼山。

手提一把青龙锏,杀得杨广无处钻。

隆冬到来大雪飘,马到功成转回朝。

腊月小寒大寒尽,人人收拾过新春。

要想明年好收成,备耕工作记在心。

今日我把春说过,福禄寿禧春满门。

茶春

不说茶来茶不喝,说起茶来根生多。

唐僧西天去取经,连人带马有五个。

手执大棒孙行者,随带徒弟猪悟能。

第三徒弟沙和尚,白龙马上坐唐僧。

望见火烧白鹤寺,火烧白鹤得不成。

观音童子去扫地,扫得茶籽乱纷纷。

唐僧一见心不忍,带回四川点茶林。

须弥山前种一把,峨眉山上种半斤。

连种三年茶不生,师徒五人闷沉沉。

连下七日毛毛雨,忽见茶籽长成林。

年年有个三月三,手执茶刀进茶山。

老君制下茶刀子,鲁班制下茶板凳。

茶刀子,茶板凳,交与黎民采茶人。

采的采、运的运,蒸的蒸来蹬的蹬。

我把此茶说不尽,不过春人略提明。

说春之人提个名,又拜主家烧茶人。

多谢太婆烧的茶,寿延超过九十八。

多谢大嫂烧的茶,来年得个胖娃娃。

多谢姑娘烧的茶,来年落个富豪家。

多谢少爷端的茶,将是状元戴宫花。

要把此茶来说尽,还要说到明早晨。

代表性传承人

春倌说春代表性传承人梁大新,年1月1日生,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牌坊梁村一组人。他的爷爷是“春倌”的头儿,父亲梁庭烈、大爹梁庭阁等都会说春。年前,枣林镇的梁家、杨家就有说春的,其中年龄最大的80多岁、年龄最小的18岁。梁大新,15岁就随父亲学艺,其足迹遍及周边市县。

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牌坊梁村说春代表性传承人梁大新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谭守学(四川巴中人。四川省散文学会、四川省诗词学会、巴中市作家协会会员,巴中市社科智库专家,巴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巴中市巴文化研究会会员,巴中市巴州区政协特聘文史专家。有多篇(首)作品在各级报刊、新媒体发表。多次参与博物馆、文史专著、街区景区、文化资源挖掘整理、评审咨询等工作)

供稿:巴中市巴州区史志研究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anyay.com/bxcp/120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