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监管爸爸放大招,保险巨头被要求自生

大家好,我是探长J,说一个大新闻——

监管发布了一个文件,表示原则上不为大型保险公司接盘了,要求这些保险公司自己准备好风险处理机制,遇到风险自己承担。

6月9日,也就是昨天,银保监会推出了《银行保险机构恢复和处置计划暂行办法》

办法规定,总资产超过亿人民币的银行保险机构经营出现问题,要“以自救为主”,并且要提前给自己设立“金融遗嘱”,自己准备自己经营出现问题后的解决方案。

按照规定:需要设置生前遗嘱的保险机构有——保险集团8家:平安保险集团国寿集团太保集团人保集团泰康保险集团太平保险集团中再保险集团阳光保险集团保险公司9家:新华保险华夏人寿(年末数据)富德生命人寿前海人寿中邮人寿恒大人寿国华人寿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

这是不是意味着监管不再会为巨型保险公司兜底,出现问题就让他们自生自灭了?

难道监管以后不会再动用保障基金为保险公司的运营兜底接盘了吗?

那大型保险公司以后会倒闭吗?

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①为什么要推行《办法》

在我看来,办法要求金融巨头们提前设立“金融遗嘱”,进行自救,是因为我们的保险巨头发展得太快了,资金过于庞大了。

一旦这些“巨婴”们跌到,监管爸爸有点抱不动。

历数我国保险行业的数次接管你会发现,监管爸爸是个急性子,行业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赤膊下阵,动用保险保障基金把保险公司接管了。

新华如此。

中华联合如此。

安邦还是如此。

但接下来问题就出了——

在安邦之前,被接管的保险公司规模相对比较小,就像是没长大的孩子,摔倒了爸爸随随便便就抱起来了。

而安邦是一个总规模高达两万亿元的庞然大物,相当于一个苹果公司的市值。

监管为了接管它一口气注资了.04亿,占据了保险保障资金52%的余额。

而根据天眼查的信息显示,我们可以怀疑,监管至今仍有接近亿的资金没有抽出。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这边爸爸花了好大一笔钱,那边孩子又跌倒了。

年的7月,6家银行和保险机构被接管,其中有市场规模前五的华夏和市场规模前十五的天安。

监管爸爸这次放弃了贴身肉搏,采用了一拖一的方式,让哥哥们帮弟弟,由太平洋、国寿、新华、人保等进行了托管。

一次危机解决了,但问题也接踵而至:

爸爸这边还扶着人(部分保险保障基金还在安邦里)

弟弟跌倒了哥哥来扶(寿险巨头托管寿险小巨头)

哥哥跌倒了怎么办?(寿险巨头再出问题怎么办)

所以,监管爸爸提前喊金融巨头们开了个会,表示你们都长大了,应该自立更生了,提前想好自己的资金出现问题怎么解决,别老想着我给你们擦屁股。

②孩子需要自己擦屁股,才能学会长大

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虽然很小,但也不是没可能发生。

而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如果全靠监管,那也很难救得过来。

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例,美联储找巴菲特、找摩根大通、找了无数人也没有救回雷曼兄弟。

(当时美国的第四大银行)

这直接导致了民众信心崩塌,发生挤兑潮,整个华尔街乃至全球的经济都危在旦夕。

没救回来会出问题,但救回来也会出问题。

雷曼倒闭后,时任美国财长的保尔森宣布不会对大公司注资,以维护市场的稳定性,勉强平息了民意。

但没过多久就不得不打脸,救助AIG(美国国际集团)。

在电影《大而不倒》中保尔森痛苦的说:

“这是一次违规救助,国家要抓狂,但我们还要救。”

“城市里的大楼是AIG的”

“人们的保单是AIG的”

“数十亿金额的教师退休金,是AIG的”

“这就是大到不能倒”

于是,一幕滑稽的景象产生了——

无数公司因为次贷危机破产,无数人因为次贷危机失业,人们流离失所,房贷被收回,房子被拍卖。

而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们,却被国家花钱救助,并在金融危机后迅速发展了起来。

两年后,华尔街员工的薪水总额达到亿美元,10家大行拥有全美银行总资产的77%,国家财政被资本裹挟,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全都变得”大到不能倒”。

金融监管是艺术,必须拿捏好尺度——

风险救助不及时,就会引发经济危机与大萧条。

风险救助太及时,资本就会肆无忌惮,把风险都丢给监管。

这次《办法》的实施我国的监管就拿捏的很稳——

你很大,你不能倒闭。

但这不意味着我一定要接盘你,而是你要提前为自己准备好风险解决方案。

你要提前想好自己出现风险怎么办,应该如何自救,然后把这些风险预防措施都安排上。

而我,则以更严格的要求监管你,让你自己拥有自救的能力,把你的经营风险变小,把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

以前你小,我给你擦屁股。

但你现在要学会自己擦屁股,才算长大。

③风险分化治理,更科学,更合理

仔细梳理一下上述逻辑你会发现,监管这次发行的《办法》其实是将行业风险分化了。

对于保险巨头而言,

监管前置了风险自救措施,加强了前期监管。

与此同时,严格控制风险兜底机制,原则上不进行接管。(必要时……你懂的)

防止了巨头们持财行凶,倒逼监管,

防止监管不停地为资本买单,

防止局部风险发展成系统性风险。

而对于中小型保险公司而言,

《办法》并不针对他们,其风险的应对机制和之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兜底机制依然存在。

但与此同时,《办法》的推出也让这些保险公司经营者们明白,监管不是无条件擦屁股的,好好经营才是王道,不要老想着让监管接盘。

行业的风险被分化管理,更科学,更合理。

表面上,部分巨头好像失去了兜底机制,保险公司的稳定性变弱了。

实际上,兜底机制依然存在,只不过更谨慎,更具有针对性,尺度拿捏得更好,更有效地应对了风险。

看似做减法,实际上却做了加法,银保监会爸爸这次又展现了监管的艺术。

-end-

PS,《办法》的源文件我放后台了,大家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anyay.com/bxcp/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