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期处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状况,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仅仅为了吃饱肚子而奋斗终生,甚至兵荒马乱的时代,饿死人甚至人吃人,在中国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
师徒关系,很多时候类似一个家庭的重组,这个绝非信口开河,家庭是血缘关系,师徒是学术关系,是没有血缘的亲情,也是共同利益的捆绑。
那时候,师父的本事,不仅仅是拳脚的功夫,小了讲是养家糊口的生计,大了说就是安身立命之本,你想想多重要,这可是今天的各位,寒窗十载、二十载才能挣得的本事,你说你会不会随便给人?换做你,把你今天的看家本事都给徒弟,你会不会在心里掂量掂量,古代讲师父“留一手”,我想请问今天的各位师父,不管武术、还是其他匠人行业,你们会“留一手”么?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这个秤砣在你们自己的心里,可能都不太方便公开说出来。
今天其实已经很难想象古代的艰辛了,就像我教拳,其实徒弟再怎么不对,也就是当时自己心里不舒服,不会太久,说不定还会检讨自己的不是,其他可能不会有太多的损失。
但是——
古代的师父小则安身立命的地没了,往绝处讲,填饱肚子的生计都没了,今天的人,没有挨过饿,体会不到生存极限的压力和压迫,我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各位。
师徒如父子——
师父把养家糊口的本事给了你,你取而代之,这是学术传承,就像父亲把家业给了儿子一样,只不过一个是有形的,一个是无形的,都是家底子,这时候,老人的未来就在你手上,你说说,这养老送终是不是你的责任?
这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关系,在古代“师徒如父子”的年代,还要择心诚之人,就算心诚,也不是一下子就倾囊相授。
古代就有“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的说法,说白了,就是日久见人心,最怕小人心,经不起岁月的考验,反复无常,露出马脚,这才是师父们的“留一手”,绝非在传艺上留一手精华,或给你残缺不全,时间是试金石。
一旦师徒关系正式捆绑,古代师父要保证徒弟填饱肚子,你想想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填饱肚子跟今天盛世买房买车一样,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白手起家的话。
我记得描写成龙、洪金宝等成长的电影《七小福》,有类似旧社会的情节,家长送孩子去学戏,戏班是签了生死文书的,打死不论,师父对徒弟是有生杀大权的,绝对的权利,也就是绝对的责任。徒弟成才,师父才有未来,师父年轻时靠自己,老了靠什么?不就是靠徒弟立门户么?
我有时候,参加武协或武术圈子里的一些活动,有些老武术家,最怕的就是没徒弟,尤其是没有能立得住门户的徒弟,人家欺负你啊,不是说打你、骂你,甚至比打你骂你更难受,那么大年龄坐的位置偏,这个年龄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说话甚至低声下气,就像我们旧社会讲“绝户”一样,在村里,当然没有人丁兴旺的家族更有势力,现在一样,时代变了,有些道理还真没变。
你想想,如果你徒弟多,有头有脸的不少,各行各业的翘楚有的是,谁敢轻看你,排错你的位置,说不定就丢了他的位置,你不说话没关系,别人用心听;你说话声音小,他就竖直了耳朵根子去听,去悟,不看僧面看佛面,看的是你背后的师门势力......
今天,人情淡薄,更要择心诚之人相授,不然自己坏了名声是小,糟蹋了祖宗的东西,可就是酿成了大错了。
时移世易,但是不变的就是实力。
文化和经济,自古就不分家,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师徒之间都要力争上游,你的实力决定你的魅力,留不留得住徒弟的身,留不留得住徒弟的心。
徒弟也是,师父是否一直看重你——
不仅你学艺的时候认真,出师了,为人处世也要认真,干事业也要跟练功一样,处处争强,师父才会永远高看你一眼,不要说是人心变了,是你变了,是你在武艺中的出类拔萃,变成了泯然众人矣。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自己努力,才不至于失去本该拥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