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保险经纪

借着昨晚在朋友圈的话题,再多说几句。

同样是卖保险,经纪和代理区别在什么地方?都是卖别人的产品,为什么经纪公司人均收入那么高?

经纪公司一般与很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同一类险种起码提供几十种产品,可选择范围很大。代理呢合作公司就很少,像银保业务,监管部门会强行限制与银行合作的保险公司数量,一般每个支行只能销售2-3家的产品,险种也有限,基本没什么腾挪的余地。

更大的区别其实是销售的理念。

因为产品供给的制约,保险代理要达成业绩只能硬推,所谓舌灿兰花,但保险产品坑很多,非常容易误导销售,这样即使出了业绩,也容易失去客户信任,变成一锤子买卖。所以保险代理的处境和保险公司自己的代理人处境非常相似。

保险公司挖坑太多,但保险是现代社会的必需品,发展空间巨大,后起的保险经纪公司就瞅中了这种供需错配,以保险规划入手,帮助消费者避坑,一下从卖方变身为中立第三方,消解了与消费者的对立关系。而且这个行业里的领先公司,更是树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千方百计为客户争利益,从而成一单业务,交一个朋友。业务越做越大,朋友越来越多,保险经纪的形象和自我认同跟保险公司代理人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交易的本质是信任,为客户着想的保险经纪在交易的同时不断增进信任,这就更容易拓展高端客群,从而保单均价较高,自身收益也就水涨船高。

对保险公司来说,处境其实很无奈。企业要发展,当然是多销售高利润产品,但高利润产品性价比差,保障偏弱,站在客户角度看是“坑人”的;走量的产品性价比高,但纯属赔钱赚吆喝,无法长期持续。保险公司之间还有竞争,今天你推高利润产品,那我就推走量的产品抢市场;你问题缠身自顾不暇,我就推高利润产品多赚点。保险经纪公司就很好地利用了保险公司之间的这种竞争,一会儿是A公司,一会儿是B公司,天天向客户推荐高性价比产品,客户能不爱吗?

有人会说,有的公司听都没听说过,敢买吗?还真没事!因为法律保证了保险公司不存在倒闭关门,比银行还安全。即便经营失败,企业也会被政府部门或其他保险公司接管,原来的保单继续有效,客户利益毫发无损,变身为大家保险的安邦保险就是明证。

公司还是那些公司,产品还是那些产品,但经保险经纪这么一过,变成了经纪和客户一起薅保险公司的羊毛,薅到破产,可以继续薅接盘公司或者国家的羊毛,想想都醉人。

还别说,因为有的保险公司政策非常激进,高性价比的产品太诱人,以致很多人都觉得早晚要破产。早破产早接管,早接管更安全(手动狗头)。

高性价比的产品对传统保险巨头冲击巨大。比如某安,多是毛利偏高、保障偏弱的产品,根本入不了经纪公司的法眼。大家可以查查,无论是线下为主的明亚还是主打线上的蜗牛,去年主推的都是“达尔文3号”这类人见人爱的爆款,几乎没某安家什么事。这导致什么后果呢?某安虽有百万代理人,新单销售却不见起色,股价几年不涨,投资者怨声载道。

保险销售主要靠渠道,有经纪公司帮推,既省下人工成本,又降低管理费用,后进企业何乐不为?这种渠道的竞争,给经纪公司带来不菲的收益,经纪人的收入自然有保证。

当然不是说所有的经纪公司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头部公司的理念都是以客户为主,打算做长期生意的。这对员工的要求就非常高。因为必须熟悉各家公司的产品,具备丰富的专业技能,才能为客户量体裁衣,制定满意的方案,所以看他们的朋友圈,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

一个天天学习的人,本来就有更好的发展,又在这样有前景的赛道,收入高难道奇怪吗?

免责声明

不是广告,都是成年人,一切后果自负,与本号无关。

米粒之猪

随缘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anyay.com/bxdz/7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