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密集被

昨天,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同时发布公告称,依法对华夏人寿、天安人寿、天安财险、易安财险、新时代信托、新华信托、新时代证券、国盛证券、国盛期货九家机构实行接管,消息一出,立马在财经金融界炸了。再加上A股这两天连续跌破和两个大关,双重的负面消息,使得刚开始跑步入场的投资者不禁要怀疑人生了,为什么才上车就开始跌了?是因为这些金融机构爆雷吗?说好的牛市呢?这么多机构被接管,金融风暴要来了么?

的确,一次性通报这么多合法持牌的金融机构被接管,在中国金融史上尚属首次,也难免让人心生担忧,毕竟现在受疫情的影响,各种黑天鹅事件频发,外围金融市场动荡也比较激烈,中国被波及也不是没有可能。再联想到去年的包商银行、锦州银行、恒丰银行被接管重组,最近频传的城商行被挤兑等事件,确实很难不让人猜想: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本上整个金融业都有被接管的对象,别不是真要发生系统性风险了吧?

实际上不必担心!尽管这两年国内金融市场颇为动荡,但总体运行还是比较平稳的,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这些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被接管主要还是因为自身的违规经营、内控混乱以及股权不透明涉及资本输送等违规违法操作,才被监管部门介入的,而且也不是没有被接管的先例。银行被接管的如前面所提的包商、锦州、恒丰等,保险业更早在年就有了被接管的案例:新华保险就由于时任董事长关国亮挪用资金亿而被保监会接管,保费规模一度排名行业第二的安邦保险也于年被接管。这些金融机构被接管是因为违规经营,劣迹斑斑,被接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保护投资者和客户利益,通过接管重组措施,帮助公司尽快恢复正常经营。为保证重组成功,监管部门一般都是采取“大手拉小手(大行接管小行、大型险企接管中小险企)”的稳健方式来接管重组,事实也证明这是比较成功的经验。通过重组后,这些金融机构的风险得到了化解,大多在一两年后恢复了正常经营。

从更深远的层次来看,此番多家金融机构被接管,这实际上是这一轮金融业市场化改革在加速进行。从逐步放开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到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再到出台资管新规打破对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等,这一系列的动作实际都是在推进银行、信托业的市场化改革。而市场化改革是有利于出清行业风险、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和传导的。但市场化必然就会导致优胜劣汰,那些不规范经营、内控失当甚至涉嫌违法犯罪的金融机构就会暴露出来,对那些已经无可救药的金融机构予以摘牌关闭,而对那些犯了错误但还可以挽救的,就可以通过接管重组等措施来治病救企,这实际也是一种行业自洁行为。铲除了行业里的毒瘤,行业自然会变得更健康、更有抵抗力,生命力也会更旺盛。

而对于这些被接管金融机构的投资者和客户来说,也不必担忧合法权益被损害:接管并不改变原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关系;经营可以正常进行,各项业务照常办理,各类业务合同照常履行。当然了,要说一点利益损害都没有,那是不现实的,投资风险还是存在的:比如购买了这些保险机构理财险的客户,分红和投资收益可能就会受影响;买了这些机构信托产品的,兑付就可能受影响,如被接管的天安财险就购买了被接管的新时代信托60亿元信托产品,目前已经逾期,天安财险的母公司西水股份就已经发公告称存在不能兑付风险。不过,这些投资风险都属于正常风险,让投资者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这也是市场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总而言之,大家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好,我国当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并不大,大家该买啥还是买啥,不能因噎废食。监管部门接管重组这些金融机构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客户利益,维护金融稳定。今后这种类似的接管情况可能还会陆续出现,甚至倒闭的情况也不能排除,毕竟我国有多家银行,多家保险公司,多家证券公司,68家信托公司,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下,淘汰一部分劣质的金融机构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相信这些被接管重组的金融机构在经历了阵痛之后,也会焕发新的生机,想必这也是大家乐见的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anyay.com/bxfz/11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