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很火!
去年到现在,从监管层到普罗大众,全国各地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香港保险。从年至年赴港投保的内地居民骤增,8年暴增23倍。
香港保险其实也很小众!
年里,中国内地保险业总资产规模或将突破15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保费收入亦将突破3万亿元。
比中国内地保险市场,赴港购买香港保险的保单其实只占了4%多一点。这个角度而言,香港保险其实很小众。
这么小众的产品为什么在内地还如此火?二者似乎有些矛盾!
香港保险让保险姓保!
任何优秀的产品,背后都是有着非常清晰的市场定位和人群划分。无论像奔驰、奥迪、宝马,总有系列区分着它们更适合年轻时尚、中产、商务亦或者成功人士的代表。它们不会为了市场份额,而不断降低自己的价格,去打造廉价的产品。
香港保险,作为一款优秀的产品,不会为了讨好所有人,而去附加一些华而不实的功能和价值。
香港保险定位保险姓保的本质,美国人均每年在保费的花销在美元,而中国百姓只有美元左右,香港美元左右,可见内地居民对保险的意识比较淡薄。
中国内地保险业起步较晚、保险信息不对称、人情关系浓厚、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都直接影响国民的保险意识。
内地保险业起步较晚,即便是从年计算起,也不到年时间,且中间还经历了几十年的停滞期,到上世纪80年代才进行保险业市场化,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内地的现代保险业发展不过30多年。
保险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客户对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以及保险代理人的不了解,所以不敢轻易相信保险。还有一些曾经被保险公司、代理人、或者保险产品蒙蔽过,所以再也不敢轻易相信保险。
人情关系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养儿防老”、“存钱”等观念,对于风险的提前规划,以及加杠杆来对未来做整体风险转移等缺少认知。家庭出现变故指望着亲戚朋友帮忙度过,
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自成一家。前段时间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落马,安邦保险董事吴晓辉说“暂不能履职”,迟迟不披露偿付能力,本该严格的监管者与一些大鳄变成了蛇鼠一窝。大家还记得年的股灾吗,主席6月15日生日,想不到当天股市大跌,并一直到6月29日亚投行签约的当天,股市还一路大跌,非常生气,随后派公安孟部长立马进驻银监会调查,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落马。这种“巧合”背后的故事愈是耐人寻味。
如今社会那么浮躁,需要更多的理性。金融行业除了监管有问题,另外金融素养也有一定因素。普通百姓浮躁的心理,投机、短期暴富、套利等逐利思想弥漫着整个社会,爆发了一系列金融风险:从P2P的e租宝,到保险业的安邦系倒下。
新一代的80后、90后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自我思考和理性判断能力与国际接轨,对未来提早规划!香港保险,很显然,已经定位到了这一批优秀的消费者。
香港保险做的是品牌!
完善的法制,严格遵循契约精神,透明开放的金融环境,一流的投资管理人才,打理你每一份保费。你不用担心公司分红实现率是否骗人,有香港保监会帮你监管,保监会都不放心?还有廉政公署!一个连特首贪污都照样拿下的机构,还用担心吗?
提及廉政公署,让我想到前段时间王晶导演的,讲述的是六七十年代香港被英国殖民期间,刘德华、甄子丹一白一黑如何两手遮天独霸香港岛直至ICAC,没错就是廉政公署登场!如何严打贪污、违法,让各路贪官污吏本以为廉政公署只是一只纸老虎至一个个落网!也就只有那一刻看得爽了(内心的正义小王子上线)!
香港保险是一份海外资产!
现在中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人民币通货膨胀速度很大,人民币超发,手里的人民币现金每年贬值至少10%。楼市政策不稳定,泡沫严重。现在大家都喜欢房产,如果一家所有资产都是房产,未来其实风险是很高的。但无论怎样,生活不是赌博,有一些钱是一定不可以有风险的,比如子女的教育金,未来自己的养老金。
海外资产配置就是一个分散风险、抵抗通胀的过程。有人说海外资产配置门槛高,是高净值人群专有。不错,一般认为个人资产五千万左右,才有能力考虑全球的资产配置。因为配置产品种,比如英国房产、美元基金都有很高的门槛。
香港保险,也是海外资产配置中的一种,但其门槛比上述的低非常多!所以这立即受到了具备一定金融素养的中产家庭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使白癜风初期症状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