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

本人相关背景:精算师

言:我写这回答的目的是希望各位有幸看到本文的朋友能抽出您人生中的30分钟尽量一字不拉地读完本回答。

这30分钟也就是一局LOL或者一集电视剧的时间,但你可以读到一位有n年工作经验的精算师专门写给绝大多数不太懂保险的朋友的科普文章。

这篇文章尽量不使用网上你能搜到的已经被复制粘贴了几万遍的信息,而是用我的专业知识换一个角度为大家诠释。

我并不是第一个回答本问题的精算师,只是我角度和他不一样。

现在社会上对商业保险和保险公司的怨气非常大,用以前上学时候老师教我们的话解释就是:

保险最大的风险是你购买的保障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保障。我本来打算买个西瓜结果最后发现它是一个篮球,我能不生气么?

因此我专门写了以下回答内容,我希望这篇回答能是一站式的商业保险回答贴,一篇就能解决你所有关于保险的(初级)问题。

请您尽量每个字都要看哦!

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你们读完后能对保险,特别是对商业保险,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可以产生动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为自己及家人购买最好的商业保险。

如果有政府和企业的决策人员能读到本文,也希望你们可以积极考虑为你们的员工乃至他们的家属购买保险。保险真的能为你们省不少心!

我后面也会为大家介绍如何为自己配置保险并且为什么这样配置。

保险这方面,特别是商业人寿保险,整个中国能像我这样从渠道、各种基本法、产品模型、偿付能力、核心系统、各种运营、再到监管乃至外部再保险管理能如此全面了解保险业的真没几个。好吧严谨点,最多也就几百号人。

反正我的意思就是保险这方面我真的很牛逼就是了。(嗯,别打脸了)

还有,我这篇回答虽然写于年,但即使你在年、年乃至东京奥运会时候才读到我这篇回答,我说的内容仍然管用!!!

以下是正文

我曾经回答过怎么购买一份合适的重疾险组合,原以为在这个回答里我已经清清楚楚的写明白哪些重疾产品是目前中国包括港澳台在内最好的,但还是不断收到私信问我某某保险方案是否更好。

我实在诧异的很,我不都在回答里告诉你们哪个最好,你们照买不就是了,为啥还问那么多问题?

但我想了想,目前即使在保险公司,很多员工甚至管理人员也不知道怎么为自己买保险。

还真别笑,你如果有亲戚朋友在保险公司任职的,可以问他们一个人身保险里最简单的问题:保险中的“身故责任”分几种?我猜很多人是回答不出来的。

为了让大家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保险,除了知其然还要让你们知其所以然。

因此,对于本题回答我决定换了个演绎方法。我要从保险问题里最少人说的,最少人懂的,也是最基础的开始。

我们先来谈谈中国的保险监管。

你们看到这里,心情肯定和下面这样图一样,尼玛你们这些安利保险的现在都开始走这种套路了。

不不,后面很快你就知道这个话题的重要性了。来,我们先耐心一点,不然这文章后面还有更长更臭的怎么办。

我们都严肃点,耐心点。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国务院通过“一行三会”,即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管理整个金融市场。

央行重要性自不必多说;证监会一年天被全国人民问候全家,其知名度也不必多说;

银监会作为闷声发大财的最典型机构,四大行也得听它司令,牛逼地位我也不多说。但你们知道保监会是干啥的么?

保监会的实际知名度我先给你们看一个官微阅读量对比图。

这是前阵子同一种类型的新闻:证监会/保监会完成年两会建议提案工作(截图时间有点久,这篇文章其实动笔于很早之前,原谅我的拖延症...)。

这只是一条很普通的日常工作新闻,一般人根本不会有兴趣看这种新闻,产生的阅读数可能就是因为两个   

(一)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   

(二)保单持有人为机构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80%为限。

这个救助标准你们满意吗?我觉得太仁慈了,就像菩萨一样。

而且,你可是要知道中国银行业同类型的保障机制-存款保险年才正式实施,每个账户赔偿50万封顶。而在无数人觉得买保险要比在国内好的香港,从1年提议成立和我们类似的保单持有人保障基金(PPF)至今(请不要和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混淆,不是一样东西),事实上还处于纸上阶段。而且鉴于目前香港立法会的特殊情况,我觉得未来5年正式推出这个东西都非常难。也就是香港目前是没有像内地这种保险公司破产消费者经济救助体系的。

救助破产保险公司并不是保险保障基金唯一用途,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动用保险保障基金:.

(一)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其清算财产不足以偿付保单利益的;

(二)中国保监会经商有关部门认定,保险公司存在重大风险,可能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的。

直到目前为止,保险保障基金一共真正出手过两次,都是为了舒缓保险公司的经营乱状。这个经营乱状主要是因为这两公司实际控制人各种作死。

一次是为了新华保险,另一次是为了中华保险。这两次出手后保金最终都全身而退,这两家公司现在也恢复了正常经营。

新华保险甚至在保金退出后成功上市,成为现在A股仅有的四家上市保险公司之一。

所以有人说再保险公司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其实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才是。

现在保险保障基金规模将近亿了,主要来源于各位购买商业保险时候的保费会有一个很小的比例将会用来缴纳保险保障基金。

别觉得亿少,其实非常多了!新华保险就是一个巨无霸,保金当年照样能救。

再多说一句,保金前几年都觉得自己钱太多,觉得现在自己的钱足够罩你们了,因此还特意降低了保金保费的缴纳比例。

说到现在,你们对你们买的保单感到放心了么?

but,偿付能力的先进性、精算师的专业性还有保险保障基金都不是我要放的终极大招。

我先卖个关子,你们现在应该对于“我买的保单安不安全,最后能不能赔”这个话题有点认知疲劳了,我后面再放终极大招。

我现在先切换一下,.

我们来谈谈中国的保险公司。

什么?卖保单给你的就是保险公司?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你要经营保险业务,你如果要卖保单给自然人或企业,根据保险法,你必须持有保监会批准的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牌照,并接受偿付能力监管。

再跟我念一遍,在中国不是阿猫阿狗可以卖保险的,你必须有牌照!牌照!牌照!而且需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

大家如果在携程买过机票,也许买过那些搭售航意险的机票套餐,这些航意险背后就对应一个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携程不是承保人,背后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承保人。

大家如果在淘宝买过东西,付款的时候有个选项是问你要不要退运险,那么这个退运险背后也对应一个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淘宝不是承保人,背后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承保人。

国外保险公司来到国内想卖保险也得拿牌照,比如英国保诚在中国与中信集团各出50%股份成立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获得了中国的保险牌照才被允许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

根据业务类别大致有4种牌照:人寿保险、健康险、养老险和财产险。

其中前3种牌照在目前情况下大部分经营范围实际是重叠的,所以可以认为是同一种,即人身险牌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险公司只分为两种:寿险(说人身险、人寿保险也是一个意思)公司和财险公司。

精算实际也对应分为寿险精算和财险精算。保监会也分别有人身险监管处和财产险监管处监管这两种市场。

以大家熟知的“中国平安”为例,“中国平安”旗下有非常多的业务,其中由“平安保险”负责集团的保险业务,而平安保险实际再分为:平安人寿、平安健康险、平安养老和平安财险四家保险子公司负责。

这四家公司各持有一块牌照,也就是中国平安一共有持有4块牌照经营保险业务。每家子公司都需单独接受偿付能力监管,集团还有总的偿付能力监管。

如果你买了平安的车险,那一定是“平安财险”给你发的保单,因为它持有财产险牌照,你保险合同上敲的合同章肯定是“中国平安财产险股份有限公司”的;

如果你买了平安的重疾险保单,那一定是“平安人寿”(“平安健康”和“平安养老”主要是团险业务,为方便讨论这里暂时忽略它俩,后面会说什么是团险业务)给你发的保单,因为它持有人身险牌照,你保险合同敲的合同章肯定是“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所以你买了车险要理赔,冤有头债有主,肯定是找“平安财险”索赔,即使你找“平安人寿”,虽然他们都是“中国平安”旗下的,但肯定是不会理你的。

但是财产险公司经营范围有一个特例,就是允许经营短期(即保险期间为一年期及以下)人身险业务,这是和人寿保险公司经营范围重叠的,但一般来说财险公司因为管理因素很少会把这种短期人身险业务作为自己的业务主力,所以大家购买人身险还是会去寿险公司。

当然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只有一块保险业务牌照,要么经营人身险,要么经营财产险。

我还特别提到了保险公司需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这是因为受益于目前什么都要互联网一把,网上现在出现很多所谓的互助保险、众筹保险、抱团保险等等,打的都是更便宜跟方便的保险的口号。

然而,网上互助保险很多都是冒名相互保险,这些组织全部都不接受偿付能力监督,差不多是野鸡P2P之于银行的区别。他们不接受偿付能力督导意味着如果你上错了类似e租宝这类型的坑,或者到最后发生理赔他们没钱赔给你,我上面和你们说的偿付能力监管、保险保障基金还有那些精算师们都不能在你被坑的时候帮你一把。

你只能找个地方拉横幅申冤去了。需要注意保监会是允许设立相互保险的,截至年10月,保监会也只是批筹了三家相互保险,包括马云的信美相互,但是这些相互保险是必须接受偿付能力监管的!

保险公司牌照是稀缺资源

我意思就是想说保险公司牌照可值钱了!特别是寿险公司的。

尤其多得安邦保险、前海人寿等在二级市场和海外并购上屡屡弄个大新闻,让大家知道了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的各种妙用。据说各种在保监会排队等批牌照的公司目前超过了家!

但是,保监会对新保险公司批筹一直持非常审慎态度。

一块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牌照,虽然保险法规定至少要有2亿元人民币实缴资本,但现实中没有20亿以上真金白银是很难办成这事的。

而即使这20亿元不是问题,如果出资股东背景鱼龙混杂,那拿牌照一样不会是容易事。

保险公司的经营目的是什么?

赚钱,再说一遍,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股东掏钱出来开保险公司都是为了要赚钱的!

为什么要买保险?

购买保险是为了减少预期以外的事件对被保险人的财务状况造成冲击,为受益人提供经济补偿减轻负担。

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就是被保险人通过缴纳保费换取未来财务状况更大的确定性。

打个比方,没买保险前,你未来财富现值的范围可能是[-50万元,万元],有负值的原因可能是各种财富损失,比如家里大火,比如治病过程中支付的高额医疗费用;

而通过购买保险,你的未来财富现值的范围可能变成[80万,万],虽然最大值因为要交保费而变小了,但是更加确定了(这个例子中波动范围从万缩小到80万,所以未来更确定了,当然我这里举例简化了很多统计学上的东西,大家知道我想表达的意思就好)。

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和社保有什么区别?

虽然都有保险两字,但压根是两个世界的东西。

社会保险包括常说的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保不以营利为目的,它的收入来自于政府税收等财政收入的再分配和参保人的社保缴费。社保当年即使有结余,也会滚存到下年继续使用。

广义的社保还包括新农合、大病医保、个别地方政府特有的公共保险项目、部分政企合作的保险项目,如目前深圳社保委托平安养老承保的全市居民重疾保险,等等。

而保险公司同样能提供商业性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些保障,并且还能提供更广的保险项目。

保险公司的收入来自于投保人购买相关险种的保费和相关保费产生的投资收入。还有,上面说了,保险公司要赚钱,今年赚到的钱是不会送给投保人的(各年度间利润平滑或留作他用除外)都要当年瓜分掉的。

举个例子:社保中的医疗保险目标是尽可能让所有老百姓获得平均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从成本考虑肯定不能做到对任何病都用最好的医疗方法最好的药去治疗,这样高的要求没有一个国家的财政是能负担的起的;而购买保险公司的商业医疗保险,被保险人还能进一步享受社保范围外的医疗费用医院的医疗服务,这些都是社保无法提供的。

那么中国现在有哪些保险公司呢?保险公司是如何命名的?截止年4月,中国实际有76家人身险保险公司(含人寿保险、健康险、养老险公司)和75家财产险公司合法经营。

因为每家公司必须定时向保监会报送统计数据,具体名录可以侧面通过保费收入统计表来了解:

人身险公司名录:

这个“名录”是一直更新的,有兴趣可以点上面链接进去换个最新时间统计看看。

上面名录里随便找几个名字,比如: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比如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业内一般会简称为XX人寿或者YY财险,但偶尔有些特别的比如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只卖寿险,但根据传统更喜欢简称新华保险,即ZZ保险。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些都是大公司,营销员众多,要么请姚明葛优做广告,大家肯定或多或少都会听过名字,但是更多的公司对于大家来说可能从未听闻。

只要在上述网页中搜索相关名字(Ctrl+F即可),能搜到的都是合法合规接受监管的保险公司,他们卖给你的保单也就是合法合规接受监管的保单。

再看看网销保险平台做的比较好的首富网,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分得清清楚楚,说实话,很多保险销售网站连寿险和财产险都没区分清楚就来卖保险了。我尤其要提醒大家注意下图最下面的“代理经纪(保险经纪)”。

平时的留言和交流中,有一个问题同业和客户问的最多:

为什么保险经纪渠道的产品会比代理人渠道便宜那么多?

今天顺便简单说下这个话题。

长篇大论之前先下结论:因为对不同客户群体的价格歧视。

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个险、经代、银保、网销、电销这5大类。

个代也称个人代理人,保险公司自己搭建的销售渠道。

平时我们所能见到的中国人寿、平安、新华、太平洋、泰康等等的这些业务员,都属于这一类。

最显著的特点:只卖这一家的产品。

经代也称保险中介、经纪、代理,也就是第三方的保险销售渠道。

对比个险,特点就是可以卖多家公司的产品

银保、网销、电销,这3类销售渠道,今天先不讲。

不同销售渠道,难道产品和保费会有差别?

有,而且很大。

从年,友邦保险将个人代理人制度引进到大陆并迅速成长开始,国内的寿险公司普遍选择个险制度来组建营销团队。

保险公司表面上选择的是销售渠道,实际选择的是其背后的客户。而选择销售渠道最主要的标准,就是尽可能低成本的到达保险公司想要的客户。

国内的寿险公司从国外(主要是日韩、台湾、香港、东南亚)的寿险市场中看到,寿险产品的目标客户是“家庭”,因此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打入到家庭。

而招募家庭成员中的一份子作为销售员,将产品卖入家庭,在当时这就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

24年过去了,个代渠道,依旧还是这一套。

新人入职-自保件转正-直系亲属撑半年-缘故再半年-无单脱落-考核掉。

最后,除了一堆自保件,无它。

无论是业务员自保、还是亲属、朋友照顾生意等等。

这些人群有几个显著特点:

1、对保险一知半解;

2、多半并非认可保险,投保最大的原因是碍于面子;

3、如果买,也只会到关系最好的人那,不懂货比三家。

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保险公司在个代渠道投放的产品普遍性价比不高。

没有竞争,就无需放弃太多利润。

相比个险,经代/中介的客户群体大不一样。

保险中介行业兴起于北上广等大城市,客户群体主要是城市的高学历白领、金领等。

他们认可保险是家庭的必需品;爱学习,爱比较;看淡人情世故,并认为这并不能左右自己的投保选择。

他们认可专业,也需要专业,因此我经常会看到以下这些投保求助。

太多太多,不一而足。

谁也不傻,有前瞻的保险公司,怎会放弃这群优质客户?

以泰康的重疾险为例,个代卖的健康百分百,经代卖的乐安康。

有差别吗?

有!保障内容差一点点,保费却差很大。

这里我们牵扯到另外一个话题:保险的销售渠道

(为了方便讨论,我的这篇回答从现在开始会集中讨论和自然人更相关的人身险产品。财产险由于国内主要与个人相关的就是车险为主,车险除了保障更是买服务,而车险价格有监管指导价格而且已经竞争白热化了,没啥好说的了。不过我会在后文中为大家介绍一款必买的除了车险以外的财产险产品)

刚才说了保险经纪其实是销售渠道的一种,其他销售渠道还包括:

保险代理人(阿姨,这里有份儿童教育金非常适合你小孩)

银行柜台(您存这个利率更高)

电话销售(您好,我工号是,今天给您打电话是为了...)

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淘宝、京东等)

团体保险(各个公司为员工投保的商业保险福利计划)

保险公司







































湖南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anyay.com/bxfz/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