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额终身寿爆火的背后,是中产阶级的理财焦

本文是「文文话保」第21篇原创文章

全文约字,阅读时间为9分钟

大家好,我是文文,从公务员转行保险经纪人的两娃妈。最近两周过得有点丧,因为在港股的股票一泻千里,连续一年来大部分的账面盈利都要吐回去了。月底的家庭财务情况盘点,要面临赤裸裸的数据、惨淡的现实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从年初到现在,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钱不知道往哪里放了。P2P年初,放了一小部分钱在拍拍贷和宜人贷,收益率在11%左右。我胆子比较小,年P2P刚开始暴雷就陆续到期清空了。还有部分放在了我老东家安邦旗下的邦融汇,以保单抵押为主的P2P平台,抵押物比较好,经营较为稳健,收益率也低一些在7%左右。后来,安邦变大家,我也回家生孩子,钱到期后就没有再借出去了。不知道老东家的P2P是否安好。今年,P2P我是完全不敢碰了。我有两个客户,都在P2P上栽了大跟头。一个客户的父母,今年年中卖了一套小学区房换大房子。钱到手后,被家里亲戚鼓动放进P2P,本计划投资时间3个月,正好可以小赚一笔去交大房子的房款。没想到1个月就暴雷了。客户找律师、公安和P2P平台交涉,折腾了很长时间,心力憔悴,也没有把钱全部拿回来。客户一边气得吐血,投资P2P是父母和捣鼓的亲戚瞒着客户的;一边还得给父母宽心,怕她们气坏身体。老人年纪大了,很舍不得钱。别说是老人,几百万放谁身上都过不去那个坎。老人面子上也挂着不住,特别自责,现在还有上百万的款没拿回来。另一个客户去年暴雷亏损了一百多万,因为这个导火索婚姻破裂了。P2P真的很害人,国家整治清退P2P,能退尽退,应关尽关,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每一个暴雷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几个人刻骨铭心的伤痛。房产在过去一些年,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房产,多买多赚,少买少赚。但是,这两年北京的房产除了稀缺的学区房还在微涨,整体的房价是阴跌的。我比较熟悉的通州某小区房子,限购政策出来后,从年高峰到现在,一套平米的三居室价格降了近万,是很多家庭几年的收入总和。不只是房价跌,房租也跌。年3月份,我楼上同户型的房子出租价格是元,7月份我出租价格是元,到年7月份续租的时候价格是6元,现在我看链家上签约房租价格又又又降了。如果算租售比,这个收益更是没法看了。现在这个阶段配置房产,不确定性太大。我有客户卖了省会城市的房子,想再在北京投资个小房子,目前持币观望,不敢入手。基金、股票去年、今年,配置基金的大概率都赚了。我刚看自己天天基金账户,去年的收益率是19.45%;今年是12%。但是,年的收益是-20.35%。我是从年开始定投中证,年全年亏损,12个月里有11个月都是绿的,就这样,我也一直坚持住了。但是,到年亏损的钱涨回来后,立马退出落袋为安。把天天基金APP都卸载了。心有余悸。年后半段和年的上半年的疯涨期,完美错过。亏的时间久、亏的额度大了,都不想再看一眼基金账户,每看一次都在提醒自己犯的错。今年年中股市好的时候,我又放了一点进去,收益12%。但是呢,又担心会不会跌,正在考虑要不要止盈。指数基金定投,是很多人推崇的投资方式。好像只要坚定的做指数基金的定投,人人都是小巴菲特,与时间做朋友,年化8%-10%不是问题。但是,从我自己的经验看:“持之以恒、越跌越买”,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太难了。不说时间长了,就连续亏损个两个年度,都会开始怀疑人生,这时候,还有多少人能继续把钱往里面投?有人说,我可以。我想说的是:想象是一回事,实践是一回事。在资本市场上,赢家永远是极少数。股票,市场传说“七亏两平一赚”,赚钱的概率只有十分之一。从财富的配置上说,也不建议放太多的钱在激进型资产。如果为了赚钱,把追求高收益放在第一位,没有资产配置的理念,把钱集中投资在高收益资产上,家庭攒的辛苦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如果遇上黑天鹅事件,比如熔断,跑都跑不掉,拯救的机会都不会有。理财目前银行、腾讯理财通、支付宝理财灵活申赎的产品年化收益在2.6%左右。半年期产品在3%左右。一年期产品收益率在4%左右。整体的收益都不高,而且,理财的收益近些年都是往下走的趋势。余额宝的收益率从刚开始的6%跌到目前的2.1%,前几个月最惨的时候是1.75%。从经验上看,这两年寻找好的投资理财方式,比过去难多了。以前随便买个理财都有5%、6%的收益率呢,P2P暴雷也没这么普遍。借钱出去给做生意的人,18%的利率也是有的,当然,风险也有。但是,现在借钱出去投资是完全不敢了,大部分企业今年都活得很艰难。

明年以及今后的收益率会不会更惨淡?专业人士都预判不了,普通人更不确定了。

大多数人的共识:多事之秋,保住本金是首要的。

在这个前提下,寻找收益过得去的金融工具是很多人都在琢磨的事。毕竟,中国人喜欢攒钱。手上的闲钱,不投资房产、不投P2P,风险太高;也不想都放股市,心脏受不了;也不想全存银行,收益太低。那钱往哪里放呢?增额终身寿、年金我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陆陆续续的配置了4款年金、增额终身寿产品,有预定收益率4.%的,也有预定利率3.5%的,近期还会再配置一些。毕竟,从稳定性和收益性两方面看,这两类保险比存银行、买理财产品更满足我的需求。从公司的销售数据看,市场上很多人都做了跟我一样的选择。从身边的朋友看,也有很多越来越多的人已经配置和正在咨询年金险、增额终身寿产品。去年4.%年金停售那一阵,公司有高达千万保费的大单,百万保费的更是稀松平常。前不久的12月1号,预定利率3.5%的中华尊增额终身寿开放0万额度。9点开售,蜂拥而至的保单录入直接把中华保险的核心系统挤崩溃了。到第二天中午修好,系统开放20分钟内,额度就全部抢空了。我那两天帮客户抢购,心都是悬着的,生怕抢不上没法给客户交代。也是吸取教训了,以后再也不做抢购产品了。

增额终身寿成为如此受欢迎的储蓄工具,是有理由的:

1、保险具有绝对安全性

目前市面上的理财产品,除了国债就只有人身险产品能做到刚性兑付。银行存款的刚性兑付额度最高只有50万。而人身险产品是%刚性兑付,因为有保险法保驾护航。保险产品的稳健属性,使之适合做家庭的底层资产配置。

2、长期来看,收益率也不错

保险产品与银行理财不同,是复利增值的。比如,3.5%的复利换算成单利,10年利率是4.11%、20年利率是4.95%、30年利率是6.02%。上个月,我国在欧洲发行的5年期国债,利率都成负值了。相对比而言,存个30年期保证6.02%利率的刚性兑付产品,还是很香的。20年后孩子上大学、成家,30年后我们老两口退休养老,都是铁定的大笔支出。光靠存银行攒,不如放保险利滚利,收益更高。

3、灵活性高,资金流动性可控

首先,保单贷款功能有的增额终身寿产品的现金价值高、回本快,可以通过保单贷款的方式,将现金价值的80%贷款出来使用,到期只付利息,本金继续贷款循环使用。其次,长期缴费,小杠杆撬动大资金把缴费期限拖长,比如10年缴费产品,每年10万缴费10年,共万保费。现金价值通过保单贷款出来,再作为下一期的保费,实际上动用很少的资产,在不影响太多资金的流动性的前提下,锁定的未来万额度、终身3.5%的复利收益。如果以后市场其他产品的收益率都低,那么,我可以继续持有这份保单。如果以后市场上有更高收益的产品,我可以通过减额交清、再贷款、减保取现各种方式,将钱取出来去投资其他的资产。长期来看,进可攻、退可守。最后,灵活减保可以在任何时间段通过减保领钱出来,剩余的钱继续复利增长。比如,我现在存10万10年缴费的产品,到我闺女上大学,我可以领取20万作为教育金,到她30岁,再领取20万作为小家启动资金,剩下的钱我再每月领取作为我的养老金。

4、给孩子存点防身钱

我家里是两个闺女,我的想法是要给她们两个一人存一个增额终身寿。增额终身寿保单的控制权是在投保人手里。不像有些年金产品,孩子作为被保险人,当她成年后,生存金就直接到孩子账户了。我不觉得18岁的孩子能自己掌握大笔的资金。在孩子成家立业、婚姻稳固之前,父母一直控制保单,直到孩子足够成熟了,再将投保人变更成孩子,让孩子控制这份保单。增额终身寿还具有婚前财产隔离的功能,如果以后婚姻发生变故,能为孩子留点婚前资产。这些功能,对我而言,都不是最主要的。因为我暂时也没有那个经济能力能给孩子存到很多很多的钱,多到需要去做婚前资产隔离。

但是,我想通过时间的复利,这笔钱能慢慢的变大。

我的孩子在很多年后,这笔钱能帮她应应急。在她大学毕业交房租的时候、在她成立自己的小家庭添置家具碗筷的时候、在她拥有自己的宝宝的时候,甚至在她年老退休的时候。

每领一次钱,她都知道妈妈很爱很爱她。她会想到在当年,妈妈是如何充满爱意的为她存下这份保单。在妈妈心里,她永远永远是我最爱最爱的宝贝,是最最值得被生活温柔以待的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理财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理财是为了生活更加幸福,如果在资产配置上太过激进,导致家庭风险敞口大开,反而是本末倒置。希望每个家庭,都稳中有进,幸福的生活呀。

了解更多:听说重疾险要降价了?新规后首款重疾,原位癌真不保了测评:平安开门红理财险——“财富金瑞21”民法典下的财富传承为什么有钱人还要买年金如果看了本文,还有想要了解的,欢迎联系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anyay.com/bxfz/8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