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没买保险没有安全感~
也有人说,买了保险还是没有安全感~
毕竟保险这个东西,拿到手就一纸合同,还看不懂......
它真的能保障我几十年吗?
万一中途这个保险公司就不存在了怎么办?
我的钱就打水漂了??
并不是!
保险公司可以说是中国最安全的金融机构。
为什么?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保险监管的措施,
是怎么从成立,到运营,到破产,
三大体系,最大程度降低咱们投保人的风险的~
01
事前把控——成立条件
保险公司的成立条件,可以用严苛来形容,能成立保险公司的,都不简单。
第一是对保险股东的要求。
要能稳定地赚钱;
要求以前没什么不良记录;
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亿元,实力必须要有~
除此之外,还有对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要求。
成立保险公司,最少需要实缴人民币2亿元,这钱得真金白银拿出来。
以上对有实力的股东来说也不是困难~
因为绝大部分的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都远超2亿了,十几亿,几十亿的比比皆是。
事实上,以上说的这些只是基本条件,能不能成,最终还要看监管爸爸的“脸色”~
像年,就只新批1张保险牌照,而目前还有近家公司排队申请审批......
可见想要成立一家保险公司,要走的路不比当年西天取经容易~
02
事中控制——运营监管
不仅在成立阶段对保险公司有严格的要求。
在保险公司成立后,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管。
先是“三金”
责任准备金+公积金+保险保障基金
每卖一份保险,收一份保费,就要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责任准备金,随时为理赔做准备。
公积金是从保险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提取10%。
这个钱是让保险公司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或者扩大生产经营、增加公司资本等。
每一家保险公司,都要把自留保费的0.05%-0.8%上交保障基金,将所有保险公司交的钱汇集起来。
截至年6月30日,这笔钱已经1,.77亿元了。
万一有保险公司真的走到了破产边缘,比如发生天灾或金融危机,
公司财产清算出来都不够赔,
就到了动用这笔钱的时候。
然后是偿付能力要求
简单来说,就是评估保险公司的钱还够不够理赔。
要求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低于%的,都立马会被监管找上门~
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偿付能力并不是越高越好。
比如有些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高达百分之几千,这是因为业务还没搞起来,还没卖出多少保单……
还有再保险机制
要是保险公司觉得这一单风险有点大,怕自己兜不住,就可以找人一同分担,把风险外包出去。
最后是资金运用限制
保险公司收了保费就可以自己拿去投资,赚收益。
但这钱可不是哪里都能投,“稳”字为先。
投资权益类资产,也就是股票基金之类风险较高的,比例不能超过45%,
所以也不用担心保险公司把钱挥霍了~
总而言之,这几个措施就一个中心点,保险公司要在极端情况下,也有钱赔~
03
事后要求——保障制度
就算上文说了那么多,
还是有部分同学不放心,
这世道,银行都有破产的,谁能保证保险公司不会呢?
没错!
保险公司是可以破产的,只是我国成立几十年以来,暂时还没发生过这种情况。
但如果真就遇到了,怎么办?
看下面几个~
前面说一开始的注册资本,就有20%是不能动的,只能用于“最后的时刻”,这就是保证金。
其二,保险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不是想不干就不干了的,先要监管同意,进行解散审批。
最最重要的一点!
哪怕破产了,也有国家兜底。
有保险公司要接手,就把之前的保单转过去;
要是没人主动,就由监管爸爸指定哪一家接手。
保单权益是必须要保证的。
04
最后
事实上监管往往比我们嗅觉更敏锐,一有风吹草动就直接接管。
今年7月,银保监会直接接管了4家保险公司,华夏,天安都在其中,它们现在的业务也照常进行。
前两天才出来的安邦保险集团解散事件,
很多之前买了安邦保单的小伙伴又慌了,
其实保单早就转到和其他机构了。
放心,都有人接盘~
所以说,从监管措施来看,保险公司是我国最安全的金融机构之一。
大家与其担心保险公司破产赔不了钱,
还不如担心,
买没买对,是不是适合自己?
买没买全,大风险都保障到了吗?
健康告知做没做好,保险公司会不会赔钱?
更实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