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增加人口想出一奇招,女人都恨之入骨

说起历史上有名的剩女,我们会想到谁呢?没错,战国时代齐宣王的妻子钟无艳。

钟无艳原叫钟离春,她的外貌奇丑无比,古书上记载“凹头深目,长肚大节,昂鼻结喉,肥顶少发”。尽管容颜丑陋,钟离春却立志要嫁与王侯,也许这很可笑,可是她成功了。那么钟离春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自己无双的智慧才华。

当时齐国的齐宣王好色无能,统治腐朽,齐国纲纪混乱,百姓怨声载道。钟离春不忍齐国百姓受苦,更不愿见齐国衰亡,于是她冒死来到都城临淄,向齐宣王陈述了齐国的危难。

听完了钟离春的话,齐宣王如梦初醒,大有悔悟之心,不仅立她为后,还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从此齐国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钟离春因为相貌极丑,年逾四十都没有嫁人,是妥妥的大龄剩女。若不是倚仗自己过人的才华,钟离春或许会孤老一生。

不过,西汉时,剩女就几乎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民间从此无丑女了吗?

不,当然不是,这主要是因为汉高祖刘邦制定的一个政策。

汉初经济凋敝,刘邦安邦定国

汉元年,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为夺权而进行了一场战争,史称“楚汉之争”。这场战争以楚军败亡、项羽自刎于乌江和汉军大胜、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结束。

每一场战争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每一场战争都会让许许多多无辜的百姓成为可怜的牺牲品,更别说是关系夺取政权、朝代更替的楚汉之争了。

经过了长期的战争,国内是一片萧条荒凉的景象,贫困非常。

人民失去了农作之业,发生了大饥荒,物价昂贵,一石米要五千钱,人们于是互相残杀啃食,死亡人数不断增长。不止人民,统治阶级的生活亦很窘迫,皇帝出行要乘坐龙辇,结果拉龙辇的马匹颜色都无法做到一致,其他官员甚至只能坐牛车上朝。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西汉初年的残破景象,可见一斑。此外,汉初分封的各路异姓诸侯王拥兵自重,威胁皇权,北方匈奴更是虎视眈眈,时刻都有铁蹄踏入中原土地、掠夺人民财产的危险。

西汉建立之初,人口锐减,物资匮乏,国库空虚,经济凋零。面对这样的景象,汉高祖决定采用“黄老之学”的思想,实行修生养息的政策。

一方面,刘邦遣士兵返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为农业生产增加了劳动力;另一方面,他又采用轻徭薄赋的措施,安定了民心。

在这些政策的推行下,西汉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渐渐稳定了下来。

同时,汉高祖刘邦还意识到,要提高社会生产力、抵御匈奴就必须尽快恢复人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刘邦下令对年满15岁但还未嫁人的女子征收税款,而且这种税很高,是常人的五倍!

这一制度只针对女子,和男子无关,故而受到了大多数男人的支持,女子虽很痛恨,却也苦恼。就这样,汉高祖颁布的政策有效地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汉惠帝继承创新“剩女税”制度

刘邦去世后,刘盈即位,也就是汉惠帝。刘盈性情温和,沿用了汉高祖刘邦的政策,推行仁政,同样促进了西汉经济的繁荣。

据史书记载,汉惠帝刘盈颁布了两项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是废除挟书律。

什么是挟书律呢?当时,秦始皇焚书坑儒,勒令民间不许私藏图书,违者全家处死,这一法令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制止了民众在文化教育上的开化。

刘盈登基后,下诏废除了“挟书律”,自此,民间兴起了藏书热,民间文化也得到了繁荣发展的机会。

另外一个则是征收剩女税。这项政策的颁布其实也来源于汉高祖刘邦,只不过惠帝时期,它被正式写入了大汉律法之中。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这是说,年满十五岁的女子若不出嫁,就需要缴纳多于常人五倍的税,倘若年过三十仍无人迎娶,那么朝廷就不再收税。

我们现在说五算,其实概念也相当模糊,这到底是要交多少钱呢?古代朝廷都有征收人头税的制度,而“算”是当时征收人头税的一种计量单位。汉高祖规定,每人每年都要缴纳人头税,这个税款的金额为钱,称作“一算”。

五算就是要交钱,加上原本就该缴纳的人头税,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年满15岁还未出阁的女子每年要交钱!

史料记载,西汉的粮价约是钱一石,一石又是斤。粗略计算一下,剩女税足足可以购买斤粮食啊!

只有一个“剩女”的普通家庭要交出这么一大笔钱尚且很困难,更别说那些有两个甚至更多女儿的家庭了。

没办法,就算女子不愿意,她们也还是逃不开早早出嫁离开父母的命运。毕竟早点把女儿嫁出去可以省掉钱的剩女税,且“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嫁人后原本要交的人头税也可以省掉,所以呢,百姓自然也就会迫切地想把女儿嫁出去了。

一些男方家庭无力拿出那么多的彩礼,本来应该打光棍,结果这下倒好,女方家庭不愿意承担巨大的剩女税,继而降低对彩礼的要求,两者各取所需,看上去倒是十分圆满。

客观地说,这个“奇葩”的政策对西汉在短期内人口激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剩女税”背后的喜与愁

汉高祖、汉惠帝都实行“仁政”,奉行“黄老思想”,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对当时荒芜的西汉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两人先后实施的“年满十五岁女子缴纳更多税款”的政策为西汉人口的迅速增加也起到了很大影响。

西汉建立初期大概只有一千多万的人口,经过前两任皇帝的“仁政”政策,加之著名的“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人口已达到了五千多万,人口增长数量近四倍。

不得不说这为汉武帝训练强大军队、攻打匈奴、收复失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当时的政治形势而言,刘邦制定这一政策是为整个西汉王朝着想的,只有人民数量大幅度增加,我们才更有底气和能力恢复社会经济、抵御内部叛乱和外族侵略。但是对于当时的平民百姓而言,这一政策未免不近人情。

女子年少就要被迫离开父母,许多父母也因无力承担税款而将女儿早早嫁出,这样看,女子选择爱情、得遇良人的机会大大减少,它更像是一场赤裸裸的交易啊!

时代使然,西汉的女子或许痛恨这一政策,可是不可否认地是它确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历史事件的功和过都要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去讨论,万不可认知片面、一棍子打死,而应该全面悉知事情来龙去脉,客观评价。

从刘邦建立西汉、下令大龄女子收税到汉惠帝刘盈正式将这一命令写入大汉律法,西汉的人口在短短百年内增长了数倍,速度之快,令人讶异!这一法令的颁布略显残忍却也作用显著,总体来说,这在当时是值得肯定的。

战争充满了血腥、残酷和冷漠,它为百姓带来的是需要用很长时间来抚平的心灵创伤,和平难能可贵,我们都要好好珍惜。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女性地位低下,很多时候身不由主,相对来说,现代的我们的生活已经足够幸福美满,祖国的繁荣强盛也让我们有强烈的安全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anyay.com/bxgg/10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