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偿付率越高越好看完这篇文章,或许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经常在朋友圈看到某保险的公司宣传,偿付率超过%,偿付率越高就越好吗?今天小保就为大家扒一扒!

偿付率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代表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所以越高的话,当然就越好,这也是各大代理人经常宣传偿付率的原因。但实际上,偿付率并不是越高就越好的。

偿付能力意味着什么?

简单说,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

依据监管,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业务规模和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直白来说,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事(卖多少保单)。

再翻译成财务语言,即资产减去负债后,极端情况下,当所有保单都来找保险公司理赔时,保险公司有没有赔付所有保单的能力。

在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才算基本合格:

不足类公司:指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的保险公司;

充足I类公司:指偿付能力充足率在%到%之间的保险公司;

充足II类公司:指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的保险公司。

也就是说,全部保单都来理赔,保险公司至少能赔1次;若偿付能力达到%,那至少能赔3次。

若偿付率不足%,就将被保监会列为“重点监管对象”。视情况,保监会可以要求保险公司进行如下整改:

(一)责令增加资本金、办理再保险;

(二)限制业务范围;

(三)限制向股东分红;

(四)限制固定资产购置或者经营费用规模;

(五)限制资金运用的形式、比例;

(六)限制增设分支机构;

(七)责令拍卖不良资产、转让保险业务;

(八)限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

(九)限制商业性广告;

(十)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

简单总结,即“开源节流”。其中“开源”,主要是增资,引入“土豪”股东,增加公司注册资本。

中国人寿集团和新华人寿,在年,也曾因偿付能力不足,被保监会点名,后期通过增资扩股、发债,偿付能力达到了监管要求。可见,一时的偿付能力不足,并不代表这家公司就兜不住风险了。

偿付比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字,会受到保险公司的风控以及经营管理的影响。所以,目前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实行的是“季度检查”,保险公司也会在自己的官方网站做相应的信息披露。

偿付能力是不是越高越好?

通俗地理解:偿付率分子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的家当,资产越多,分子就越大。分母代表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开展的业务越多,对应所承担的风险越高,分母也会越大。

偿付能力升高有两种可能性:分子长大了,或者分母缩小了。分子长大了,意味着保险公司的资产实力增强,但也说明其躺在账上的钱多了,投资能力一般,资本的运作能力不够好。分母缩小,意味着承担的风险也缩小了,意思就是业务做得不够好咯。

根据年原保监会公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须三个指标同时达标:

1、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应不低于50%;

2、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应不低于%;

3、风险综合评级应在B类及以上;

实际上,三个指标衡量险企不同的风险维度:

从上表可以看出,偿付能力排位在前列的,一般都是新公司居多,这也是正常现象,因为新公司开展业务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So,偿付率太高,说明公司的业务还没开展起来,或者资金的运作能力比较低下,对保险来说,都不见得是好事。

但问题又来了,业务做得不好或者资本运作能力不好,那是保险公司的问题,我买保险,只要能赔就行,管他这些情况干啥呢?

也对,也不对。

如果是纯保障型的保险,保险公司按保单责任够赔一次就可以了,多了他也不会赔给我们的。所以多出的赔付次数,倒不如拿去好好做投资,或者好好发展业务。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如果是分红型的保单,资本运作能力差就更不见得是件好事了,因为分到给我们的钱会不一定多。

寿险公司都是长期负债经营的,收的单越多,欠的债就越多,但同时,资产也会上升,所以只要控制好比例就好。

现在保监会要求每季度更新数据,所以高低也只是一时的。偿付率在保监会认可的%-%之间,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说明偿付能力充足、业务发展良好,资金运用也到位。

偿付能力不足,产品还能买吗?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买保险时,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anyay.com/bxgg/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