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做企业管理,三分靠制度,七分靠执行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m.39.net/pf/a_5496650.html

古人云:“无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告诉我们治国安邦,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准则与法度。管理企业,同样如此。

任正非就曾说:“华为获得持续成功,有三个要素: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团,听得进去批评;一个严格有序的规则、制度,同时这个规则、制度是进取的;一个庞大、勤劳、勇敢、善于学习和强大执行力的奋斗群体。”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从华为走过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企业成功可归纳为一个经验:三分靠制度,七分靠执行。

简单来说,成功的结果=制度(规则、职责、流程)+执行(落实、检查、考核),除此之外,别无捷径可走。

01:制度是企业高速发展的发动机

公司部门管理层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可以明确责、权、利的管理制度。

其实,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制度都是防止互相扯皮、提高工作效率的惟一正确的手段。企业想要高效运转,就必须要有明确规则、职责和工作流程的规章制度。只有制度,才是企业高速运转的发动机。

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具有指导性、约束性、鞭策性、激励性、规范性和程序性六大特点。

高速发展的社会要求企业必须高效运转,而制度就是企业高度运转的发动机。

02:员工服从靠制度

马云曾说:“优秀的企业是管理出来的。”管理一个团队如同管理一支部队,部队管理靠纪律,团队管理靠制度。

任正非也曾说:“制定一个好的规则比不断批评员工的行为更有效,它能让大多数的员工努力的分担你的工作、压力和责任。”

没有服从就没有落实,而服从来自于对制度的敬畏感。用纪律和制度说话,胜过空洞的说教。

03: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在我国江苏省,有一个镇办企业叫春兰(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下辖42家独立子公司,其中包括18家制造公司。

春兰(集团)公司之所以能从一个镇办企业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之一,靠的就是制度,其公司内部有一个“三铁”法则:“铁的条例、铁的纪律、铁的管理”。

因此,企业内部管理,一切要以制度说话。规章制度不是装点门面的花架子,而是必须人人遵守的规则。在制度面前,必须人人平等;对“上有制度”“下有对策”实行零容忍。

正如任正非说:“我们不能靠人来领导这个公司,我们应该用规则的确定性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性。规则,就是制度。”

04:如制度不执行,结果等于零

如果没有执行,再好的制度也是纸上谈兵。执行,必须铁面无私处理三种执行不力的问题:

①选择性执行;

②表面执行;

③束之高阁。

任正非曾说:“领导力的实质,就是执行力+有效的管理。进入华为的员工,不管你是硕士,还是博士,必须遵守公司的流程制度和规则。”

05:执行要到位,责任先到位

执行要到位,责任先到位。责任一缺位,执行必缺位。制度执行,靠员工自律是不行的,必须有明确的责任。没有责任约束,就没有严格执行。

解决责任问题,必须有三大基础文件:

①《组织架构》;

②《部门职责》;

③《岗位职责》。

没有责任,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越没有制度执行力。

06:执行关键:尊重制度权威

曾有一家大型企业因经营不善,面临倒闭,被一家美国公司收购。美国人并没有带来什么先进的管理理念,只派了几个人过来。制度没变、员工没变、机器设备也没变。

美国人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把之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结果不到一年,公司扭亏为盈。

企业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扭曲和变形,这是对公司管理的最大危害。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有“制度高于一切”的思维,才能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因此,在打造制度执行文化上,最应该破除的就是变通思想。变通,就会造成执行随意性过大,激起员工逆反心理,最终导致落地变形。

07:有制度+无监督=制度落地为零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很多管理者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忽视人性的一面。曾听某知名企业家说过:管理员工,在道德层面上假定善意,在制度层面上假定恶意。

想要保证制度的落地,企业就要建立制度执行的检查与监督机制,对各部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长期的跟踪监督与定期的考核。

如果把制度比作管理大堤的话,监督检查就是为了发现大堤的管涌和薄弱之处,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大堤才能固若金汤。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anyay.com/bxyw/1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