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底层架构能力,到上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具体应用都是众安科技的发力点。底层技术解决国内保险公司系统架构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上层应用提升保险行业效率、解决痛点。
——馨金融
不久前,众安保险在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很多人在都在讨论这家“保险公司”凭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就上市,而且估值不菲?
严格意义上说,用保险公司来定义众安是不准确的。作为国内第一家互联网保险持牌机构,众安从保险科技入手,在内核上却越来越接近一家科技公司,尤其是在去年底,其子公司众安科技成立之后。
从某个角度来看,科技可能才是帮助众安跻身新金融巨头的关键因素,因为其在底层基础设施方面的布局和生态输出之后所能带来的赋能效果,更有市场想象力。
和众安的其他业务一样,众安科技在短时间内就体现出了极大的爆发力。他们的能量从哪里来,又要向哪里去,在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里做了细细的拆解。
众安科技CEO陈玮:创新研发投入超过50%,区块链明年进入成长期
文
青川辛颖
来源
爱分析
在国内保险领域,能称得上保险科技的企业仍属凤毛麟角,众安保险便是其一。
年11月,众安保险成立子公司众安科技,对大金融和大健康领域输出金融科技能力。众安科技核心业务围绕保险等大金融生态,以及与保险关联性较强的健康、信贷领域,以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驱动技术,为企业客户提供业务解决方案。
虽然成立不久,但其之于众安保险,相当于阿里的蚂蚁金服、京东的京东金融,具有战略级地位。未来,众安保险自身积累的技术能力、众安科技本身研发的产出,都会经由众安科技对外输出。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快速推动金融创新,但相比借贷领域、财富管理领域,保险行业整体变革有限。众安科技,正全力投入技术创新并推进落地,研究众安科技,有助于判断未来保险科技、保险行业的变革方向、发展趋势。
1
多业务线同时拓展,意味着高容错率
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对保险行业升级、改造是全球科技公司在考虑的事情,比如法国创业公司ShiftTechnology正在用大数据和AI技术为保险公司提供反欺诈手段,美国创业公司CarpeData通过数据对保险用户进行风险评级。
与这些创业公司只能从某一维度切入相比,众安科技依托母公司资源支持,能在多个领域同时探索。对于普通创业公司来说,方向不对意味着死亡;对于众安科技来说,某些技术不能落地只是试错,在一定程度上被允许和承受。目前,众安科技一半的员工在从事完成创新、从0到1的业务,创新投入很高。
所以从底层架构能力,到上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具体应用都是众安科技的发力点。底层技术解决国内保险公司系统架构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上层应用提升保险行业效率、解决痛点。目前,众安科技形成了T系列、X系列、S系列等解决方案。
T系列主要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用于数据流转环节,还处于前期开发、探索阶段,业务价值还待显现。
相比之下,借贷有央行数据库统一收录用户的征信记录,保险领域则尚未实现用户投保信息的打通,保险公司与保险公司之间用户信息割裂,保险产业上下游——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医院、4S店信息交互也不完全通畅。
保险业想要提升效率,让数据在产品设计、反欺诈、核保核赔上发挥更大作用,打破数据孤岛势在必行。随着技术发展,保险行业未必要像征信一样建立统一数据库,区块链技术能让保险行业数据在分布式存储情况下,无障碍流动、防伪、可追溯。
这个过程中,众安科技T系列产品能够帮助其合作伙伴成为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传递数据,同时获取权限内的可读数据。
X系列主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应用到的整个业务流程中,比如用户画像、反欺诈、流量分析、智能客服,核心是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保险环节和业务,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建模。
举例来说,与FICO能进入金融机构内部为其建模类似,X系列也可以帮助保险公司、金融机构进行风控建模。众安保险年信用保险原保费收入达1亿元,意味着为数十亿规模的在线借贷交易承保,风控建模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
T系列、X系列内部可以分为多个独立的产品、服务,不同产品、服务之间耦合度较低。相比之下,S系列偏向于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范围从底层系统架构到上层单一业务模块,用户可根据需求进行模块配置,比如为横琴人寿提供的互联网保险解决方案,包括了平台建设、用户联合运营、新技术共建等。
2
本地部署加SaaS服务,场景理解能力强
本地化部署其实是数人头的生意,业务规模与工程师数量有关,很难快速扩张。但金融行业存在信息安全性考虑,不同险种业务场景相差较大、单一方案适用性低,以及保险行业信息化程度低,完全SaaS部署不现实等因素,都使得众安科技不得不进行本地化部署。
在此基础上,众安科技很多解决方案,比如用户画像、流量分析、智能客服等都能做到相对标准化。所以在一些垂直领域,众安科技的服务能通过SaaS实现。SaaS服务能突破工程师数量限制,也可降低人力成本,规模效应明显。
科技公司在技术输出时,场景分析是一项重要能力,如果对场景理解能力不强,构建的产品适配性、交付期限都可能存在问题。
场景分析能力本质上由经验驱动,FICO虽然本身不从事业务,但能为美国各大金融机构提供营销、反欺诈、信贷决策等解决方案,得益于服务众多金融机构,建模经验丰富,场景理解能力优于单一金融机构。
由于众安保险本身有健康险、延误险等诸多业务线,因此众安科技在进行技术、业务能力输出时,相比初创公司在相似场景下更有经验,业务输出更容易、精准,比如能有效地识别核保过程中的风险点。
3
可服务对象众多,市场空间大
客群定位上,众安科技最核心的服务对象还是保险生态中的企业,包括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以及第三方保险销售平台,目前已经服务一百余家客户。
人保、平安等保险集团在发展过程中,更倾向于自建技术、业务场景能力,托付给第三方的可能性不大。中小保险公司本身技术能力较弱,又没有过多的资源投入到技术创新,与第三方技术公司合作是有利的发展路径,这也是横琴人寿与众安科技达成合作的原因。
以财险为例,目前有近60家中资财险公司,根据年所有财险公司原保费收入来看,排名10位之后保险公司原保费之和约亿,仅为行业老大人保的三分之一,寿险部分行业格局相似。众多的非头部保险公司都可能成为众安科技的服务对象。
相比之下,保险中介、第三方销售平台技术创新的能力更有限。举例来说,创业的互联网保险平台中,虽然也有公司在做保险产品智能匹配的事情,但一方面效果有限,另一方面这类公司能够切入的环节较窄,只能改善整个保险业务流程中的某一个点。
众安科技与这些公司合作时,凭借全产业链的服务能力,可以为其查缺补漏、弥补不足,比如为保险智能匹配公司做用户画像、自动理赔。目前全国有两千余家保险中介,也有诸多已上线或正在上线的互联网保险平台,数量远超保险公司,但用户价值不及保险公司。
此外,大健康领域与健康险生态相关度很高,未来保险、健康生态融合是发展趋势,所以大健康也是众安科技的发力点,会与这类公司开展合作。
信贷方面,与保险相关度较强是风控环节,众安保险从事的信用保证保险即要求自身有很强风控能力。所以众安科技信贷领域的潜在用户,是对反欺诈、风险管理有技术需求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
收费模式上,众安科技有三种定价方式。第一种是按解决方案报价;第二种是按客户使用服务的流量、调用量收费;第三种是与客户共同运营业务,收益分成。第一种更多地是单次收费,想象空间有限。第三种模式有可能成为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京东金融在金融科技输出时也在尝试该模式。
综合来看,众安科技作为一家技术类公司,背后有较强的资源可依赖,科技创新、场景分析能力是其优势,市场空间也很广阔。发展战略上,众安科技一方面会保持创新投入,仍会有很多从0到1的产品出现;另一方面,在一些场景和行业,业务也会实现从1到N的落地,前景值得期待。
近日,爱分析对众安科技CEO陈玮进行了访谈,陈玮曾任众安保险、东吴人寿、安邦保险集团等公司技术管理岗位。访谈中陈玮对众安科技的技术应用、业务模式、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现摘取部分内容如下,供各位参考。
4
核心系统架构和以往保险公司不同
爱分析:以往的保险公司核心系统提供商有哪些?是否有一些新兴公司出现?
陈玮:传统做核心系统的主要有易保、中科软等,占据了中国大部分市场份额。2C行业很容易用互联网方式快速突破;但保险行业不一样,非常固化。大量的B端合作、监管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其固有结构,互联网创新带来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我们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