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樱桃小财女作者:小财女
上周给推荐了一款性价比超高的重疾险后,有朋友发来这样的私聊
关于网上买保险,我一直以为多是爹妈那一辈的不看好,没想到跟着互联网长大的80后90后(强行装嫩)也会有这些担忧的。
网上买保险,和网购一样,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可我们捋了后台关于保险的留言发现,很多朋友在这块,还是有很多疑问。
如何获取保险信息,买哪家公司的产品好?
想要掏腰包买保险,很多人首先遇到的就是,上哪买的问题。
比如留言中的这位朋友:
我整理了一个投保流程:
传统的方式是找保险代理人或者保险经纪人,有点像买手机去手机专卖店找导购推荐,缺点是不同销售人员水平和人品有高低,遇到好的会有帮助,遇到不好的可能比较郁闷。
像人保、平安、太平洋等公司,都有很庞大的代理人团队。如果身边确实有非常专业的朋友在做保险,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购买,但尽量别因为人情买得不明不白。
留言也有很多朋友问,去香港买保险好不好。香港保险走的也是线下的方式,找到经纪人带你去香港完成保单等流程。之前我也说过,香港保险更适合想配置海外资产、高净值的人群,想配置点美金的人可以考虑的。
而互联网保险平台是这几年兴起的,互联网巨头BAT,平安、人保等传统保险公司都有在布局。这些平台都有点像保险的电商,啥品牌的保险都有,自己根据产品信息选择,而且价格方面一般都很有优势,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我个人是有被推销恐惧,网上买保险就像去逛超市一样,产品信息公开透明,自己进网页挑选想要的保障,自主下单,如果有疑问还可以联系在线客服,是一个比较清净的选择。
投保界面
但眼尖的朋友也发现了,网上卖的产品,背后的承保公司大多都不认识,心里肯定会存疑,这小公司的产品,会不会不靠谱?
网上的保险,靠谱吗?公司破产了咋整?
小财女后台这些留言,能代表一部分人的想法:
大多数人都有这个误区,听过名字的、打过广告的是大公司。没听过、也没见打过广告的就是小公司。
保险法规定,一家保险公司的注册资金,至少要亿,这还小吗?除了有钱,还要有持续赚钱的能力,有专业的团队、健全的组织架构,信誉也不能差。保险公司的成立门槛这么高,真不是随随便便都可以开的。
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很多“不知名”的保险公司,背后都站着资本大鳄。
我扒拉了几家在互联网保险这块出镜率较高的公司,发现背景都不简单:
这些保险公司,咋一看名字,很多人会一脸懵逼。但扫一眼背后的金主爸爸,国企、行业巨头、外资大鳄,都是高级玩家啊。
不止成立门槛高,中国的保险监管还超严,在保险公司出问题之前,监管就已经介入了。
银保监会每个季度都会考核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考核,看看有没有掉队的,掉队了就整改。
最重要的是,保险行业还有强大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万一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或是出了大幺蛾子,别怕,还有保险保障基金。
保险公司每年的保费,有0.05%-0.8%要交到保险保障基金。这笔钱,只有非常时刻才能动。举个例子,去年安邦保险出事,银保监会先是接管,后又动用保险保障基金,向安邦增资亿元。
为了百分百保证投保人权益,保险法还规定,一旦保险公司破产,银保监会会确保有接盘侠。
无论下家保险公司是主动接盘,还是被动接盘,我们的保单都不受影响,咱们每年继续交保费、继续享受保障。
所以也不用担心保险公司破产了,没得赔。但很多人又有了进一步的疑问了,规定是有得赔,但找谁赔呢?比如,开头说的那个私聊樱桃的朋友。
网上买保险,出事了找谁赔?
网上买没见到真人,一年几千上万的钱就交了,感觉没真人对接服务,心里不踏实。会担心日后理赔找不到人、理赔很麻烦、很慢。
在售的每一款产品,不管是代理人在卖的,还是网上卖的,都是经过银保监会备案,都靠谱。而且不管在哪里买,最终还是和保险公司签合同,电子合同和纸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像平安、中国人寿、国寿等公司,有在线下卖的产品,也有在网上卖的。
最后理赔都由保险公司的理赔部门统一理赔,不会找不到人,也不会因为购买渠道不同而区别对待,都是依照合同约定出赔付结果。
理赔流程基本是这样的:
(1)给保险公司报案,客服会告诉你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寄送/上传资料,等待理赔人员审核并通过(一般10日内作出审核决定,情形复杂为30日内)。
(3)坐等赔款
也不用担心,小公司理赔速度会比较慢,带大家看两组数据就知道了。
数据来源:年保险公司公布的理赔报告
不论保险公司大小,获赔率在97%以上,理赔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保险公司平均理赔时效都很快,平均理赔时效与保险公司大小无直接关系。一些大家没怎么听过的保险公司,理赔时效反而在排在前面呢。
因为一些保险公司开通了小额案件线上理赔的通道。有的可以直接通过官方APP或者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