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私人医生服务”公号:kgn专注私人医生、医疗健康、养生养老、医养地产行业,请 自去年年底至今,安邦保险在房地产、银行、证券行业多方布局,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安邦来头不小,具体大家可以搜索“安邦孙女婿”,多的不能说了,你们懂的——高师傅备注)重金举牌房地产企业,目的是什么?举牌金融街,只此一回,还是其取得控制权的起点?
突然举牌金融街探因
与生命人寿的金地集团控制权之战方到酣处,安邦保险集团突然侧击,宣布举牌另一家大型地产公司,即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融街)。
4月28日,金融街公告称,于4月25日晚收到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谐健康)通知,其通过二级市场交易,累计约持有金融街股票已达1.51亿股,占公司股权比例的5.%。
资料显示,和谐健康前身为瑞福德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福德),原注册资本3亿元,为国内四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之一。
年12月31日,在成功狙击中国太保等竞争对手后,安邦财险(即安邦保险集团前身)收购瑞福德获保监会正式批准,瑞福德成安邦保险集团控股子公司。
随后,安邦保险集团改“瑞福德”之名为和谐健康,并在增资后于年将其注册地由上海迁至四川成都。工商资料显示,和谐健康注册资本31亿元,由安邦保险集团控股99.7%,中乒投资集团持有剩余0.3%的股权。
去年12月初,原本低调行事的安邦保险集团(以下简称安邦保险)旗下公司安邦人寿举牌金地集团,安邦保险开始为资本市场瞩目。
4月24日,安邦人寿一反4月10日前态度之暧昧不明,与生命人寿公开争夺金地集团控制权,进而使安邦保险成为近期资本市场焦点公司之一。
与生命人寿同属保险企业阵营的安邦保险,为何如此青睐房地产企业?坊间分析莫衷是一,或认为趁地产公司处于估值低点,险资趁机抄底;或以金地集团处于结构调整完成,业绩即将大增前夜,险资提前布局,以备大捞一票。
苏州一位长期 或谓,安邦保险举牌金融街,也是出于此等考虑?该人士没有正面回答,仅指称,应当注意国务院对养老服务的政策暗示。
MFI金融研究首席研究员江勋认为,“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需要高度重视定向产业规划可能的动向,比如信息技术、养老服务和旅游三个方面的产业政策,很可能会很快推出。”
继续加码养老地产
国务院制定养老服务的政策可能,和安邦保险举牌金融街有何内在联系?
事实上,险资看中养老服务,并参与投资,始于年9月之后。年7月31日,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健康养老地产服务联盟官方 前述PE人士认为,始自上届政府最后一次调控房地产,延续至本届政府,房地产调控力度没有出现质的减缓,导致地方政府改变做法。最终,令险资通过控股地产公司的方式,继续加码养老地产领域。
“终端销售的低迷,减少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致使地方政府改原本低成本的土地类型为商业或住宅用地,以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如此一来,年下半年进入养老地产领域的险企无法继续拿到低成本用地,如上海周边及长三角地区,各地政府从年下半年起,不再向险企出让养老建设用地。”
长城证券有房地产行业分析师认为,当前国内经济基本面处于经济发展模式结构被动调整阶段,政府严控地产行业,房地产企业估值较低,而以国务院为主导的管理层正有意盘活养老服务行业以达到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的目的,于是险企入股房地产公司时机到来。
该分析师同时指出,“安邦保险正高速扩张,这样的公司,对二股东地位不会满足,其比生命人寿晚入股金地集团,因此转而重开炉灶,成为第一个举牌金融街的险企。”
4月18日,保监会发布《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调整了原办法中第十六条有关险资投资具体资产的比例,“保监会可以根据情况调整险资运用的投资比例。”此修改被市场认为是对险资的具体运用继续松绑。
同时,国土部刚刚推出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这份意见是落实、或者说是对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的“国土部门要出台相关土地供应的倾斜政策”的对应。
“这些动向都在透露一个信息,养老服务产业开始启动,由此将带动养老地产的大规模发展。”前述PE人士认为,“虽然目前养老地产缺乏成型的盈利模式,但险企在资金方面压力不大,他们更看重资产的质量是否优质。养老产业在国务院调整经济结构的棋盘中,其地位不可谓不重,未来出台相关产业规划的可能性相当大。从上届政府的经验看,产业规划意味着资金和盈利机会。”
安邦的金融帝国野心
若真是为了加码养老产业,安邦保险举牌金融街当不会只此一次。上海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市场研究部相关人士对21世纪网记者表示,“推测安邦保险的意图,未来还会继续举牌。”
遭安邦保险举牌,金融街大股东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融街集团)的态度,与金地集团原大股东深圳福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面对遭生命人寿和安邦保险频频举牌无所作为大为不同,金融街集团早有准备,他们选择了正面阻击。
4月20日,金融街公告称,年4月15日至4月18日,其控股方金融街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系统,增持了金融街.19万股股权,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1.37%,其总比例达到27.92%。
金融街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称,其看好金融街发展前景,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金融街股份的可能性。
当前,凶猛杀入房地产行业的安邦保险,正多线作战,与生命人寿争夺金地集团;与金融街集团正面对决求掌金融街;此外其尚在求得券商全牌照的道路上全速推进。
从去年12月初以来,安邦保险先举牌招行,继而举牌金地,之后取得养老险牌照,再收购世纪证券,进而增持金地,紧接着将注册资本从亿元增加至亿元,之后举牌金融街……
纵览安邦保险 安邦保险正在快速完善其金融产业链,今年1月,安邦保险旗下公司安邦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成功取得养老保险业务牌照,成为继中国平安、太平保险、长江养老保险、中国人寿和泰康人寿后成立的第六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同时安邦保险取得了保险业务全牌照(产、寿、健康和养老险)。
本月中旬,安邦保险内部人士对外透露,其正收购处于亏损状态的世纪证券。大同证券(博客,微博)分析师付永翀认为,安邦保险看中了世纪证券旗下的券商全牌照。
通过梳理,记者发现,安邦保险持有成都农商行、招行、民生银行和工行比例不等的股权,其持有的后三家公司股权的市值达到亿元(截至去年三季度末)。
截至目前,安邦保险已持有保险、银行、金融租赁和证券四个金融牌照,尚缺基金、信托和期货牌照,其综合金融集团,雏形已成。(21世纪网)
[链接]生命、安邦争相开发不动产
深圳两位保险业人士称,安邦和生命人寿举牌金地并非为了单纯的房地产业务,背后更多的是保险资金投资匹配的考虑,其扎堆抢筹金地集团或许为了分享房地产个股的投资收益。
事实上,除了在资本市场抢夺适当房地产个股外,两大险企下属拥有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早已进行囤地和房地产开发业务。
据南都记者查阅北京企业信用网资料,截至4月28日,安邦保险集团已花费2.6亿元参股开办了4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有两家公司在成立一年左右即增加了“销售自行开发的商品房”的营业范围。
而去年3月27日,生命人寿斥资20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富德前海基础设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也涉及到不动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注册资金已达到亿元。这家公司还斥资7.99亿元与重庆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签署信托协议,标的资产为深圳新亚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深圳新亚洲国利大厦第2至4层商铺。
二、险资开发养老地产困难重重易成先驱
近期,房地产行业与保险机构之间发生“亲密接触”,有关保险资金将发力养老地产的声音受到行业内外 养老地产合作或成方向
近期金地集团、金融街等房地产上市公司被保险机构举牌引发广泛 年9月,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签署认购协议,其将以每股4.74港元的价格认购远洋地产非公开发行的6.36亿股份,约占远洋地产总股本的8.88%,注资将超30亿港元。上述认购完成后,其将持有远洋地产股票20.9亿股,约占远洋地产已发行股份的29%。年初,中国人寿就已经成为远洋地产的第一大股东。
当时有分析人士表示,保险资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下,可以在一些养老不动产上进行运作,积累经验,养老不动产的开发运作和住宅开发有相似之处,等到时机成熟便可直接进入住宅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家保险机构泰康人寿把“进入养老产业,投资设立养老院”作为公司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如今,远洋地产在养老领域已经小有成绩。
“险资的入股可能为房地产企业带来更多资源,未来养老地产的发展也有较大空间,总体而言,险资入股房地产公司对于房地产公司不算坏事”,深圳一家券商的房地产分析师表示。
诸多难题尚待破解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从操作层面来讲,由于真正做养老地产项目的房企少之又少,能够做盈利的也不多,尽管表面上养老地产市场的蛋糕十分诱人,但现阶段能够带来实际效益并不容易。
张宏伟称,目前进入的开发商还不是很多,但是多数开发企业都开始以较小规模养老地产项目进行“试水”,以此来探索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建立以公司特有的资源为基础的养老地产操作方式。
从现实角度来讲,现阶段众多房企开始尝试推养老地产项目,更多的则是通过养老项目获得土地资源,进行养老地产部分之外的住宅开发、商业配套的开发,养老地产只不过是现在企业比较好的一个拿地模式。
破解目前养老地产的难题还需要土地和税收政策的配套。当前开发商在获得土地时,土地市场尚未明确规定有养老地产用地性质。因此要开发养老地产,只能在现有经营性用地基础上获得。中国健康养老地产服务联盟官方 “仍然还处于黎明前的黑暗,谁进去的早,谁就是先驱,而不是先导。”张宏伟说。(中国证券报)
“高端私人医生服务”公众账号:kgn专注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高端医疗、养生养老、医养地产等行业,欢迎北京白癜风公益活动白癜风为何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