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最不平凡的一年
大事不断
一哥梳理年度十大保险事件
文章末尾请你一起投票
NO.1银保监会成立,“一行两会”时代来临
年3月,银监、保监合并,银保监会成立,郭树清担任银保监会首任主席,兼央行党委书记。
年8月,银保监会“三定”方案公布,原银监会28个部门,保监会15个部门合并成“26+1”个部门。
年10月,银保监局筹备组成立,36个筹备组长确定。
银保监会的成立,宣告了20岁的保监会和15岁的银监会成为历史,全新的金融监管开始,对整个保险业、银行业及十余万监管干部都有深刻影响。当仁不让行业第一大事。
NO.2安邦被接管,董事长吴小晖被诉
年2月,保监会决定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接管期限一年。后引入保险保障基金注资.04亿元,持股98.23%。
年3-5月,上海一中院公开审理原安邦董事长吴小晖一案,判处: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亿元。
安邦事件告诉我们,再强的公司,再牛的人,在国家和法律面前,亦不过尔尔。行业更应该心生敬畏,踏实经营。
NO.3人保回归A股,成第五家“A+H”上市险企
年9月,人保集团获得证监会书面通知:核准A股发行!
年11月,人保集团以简称“中国人保”在A股上市,回归后连续六个涨停,涨幅达%。
十年磨一“市”,人保老大哥终于回归A股,虽姗姗来迟,终得偿所愿。人保等公司迟迟不能在国内上市,当算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耻辱。
NO.4三次商车费改施行
年3月,保监会下发《关于调整部分地区商业车险自主定价范围的通知》,三次费改拉开帷幕。
年9月,陕西、广西、青海三地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全面放开自主系数。实行两月后,据报道,单均保费降低20%-30%。
十五年的费改,再一次来到了深水区,三省无最低折扣限制,百元的车险超低价。,车险费改会改向何方?
NO.5车险“报行合一”
年7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商业车险费率监管有关要求的通知》(57号文),要求各财险公司重新报送商车险审批材料,为此次“报行合一”增加监管背书。
年8月,全行业财险公司分两批,依次在33个地区开始切换手续费上限新标准。
从阈值管理到报行合一,监管对行业健康发展可谓用心良苦,用尽心思。
报行合一,能让行业费用率大幅下降。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却未必。对行业而言,刚出虎口,又入狼窝。在市场面前,任何多余的约束都注定要被冲破。报行合一可能再一次验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一次提升行业造假的水平和行业的造假成本,再一次增加行业的罚单数量。
NO.6寿险整改
从“号文”到“19号文”,寿险公司一直在产品整改的路上。
今年5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19号文),列出了产品开发中多达52项负面清单,要求各保险公司先行自查,及时整改,在6月30日前上报,并恐吓保险公司“自查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公司,依法严肃从重处理”。
一番产品开发人员的焦头烂额后,一大批不符合标准的“问题产品”面临下架,据说有的公司被拉掉了四分之三的备案产品。
NO.7从严监管,罚单数量再创新高
罚!罚!罚!
是年的主旋律
前11月保险行业
罚单已超+张
罚款已超1.89亿元
29家机构被责令停止开展新业务
29位高管被撤销任职资格
1人被终身禁入保险业
11月因银保监局筹备中,罚单减少
财险公司是受罚重灾区,老三家(人保、平安和太保)又是财险行业的重灾区,分支机构屡屡被停业,过去流行杀鸡儆猴,现在流行“杀猴儆鸡”了。
罚单过后,又是一片繁荣景象。
NO.8保险实名制
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实名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个人办理保险业务时,要进行实名查验及实名登记,建立个人保险消费账户(个人保险消费,将一览无余)。
保险实名制之后,保险公司将更全面掌握了客户真实信息,这对保险公司是绝对利好,但如果没有新的游戏规则出来,对渠道必然是重伤。实名制还可以有利于行业掌握客户真实投保情况,对反贪、反欺诈也大有帮助。
NO.9长安责任踩雷P2P
12月6日,长安责任被爆出因遭遇P2P暴雷潮,前期销售的履约责任保险已赔款20亿元,后续还有22亿元的保险责任余额。一时间震惊了整个保险行业,监管已经介入。
受此影响,长安责任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跌至负数,前三季度亏损已达到7.58亿元。
从AIG到“侨兴债”再到长安责任,都是强揽生意后自食恶果。长安事件可能让一个保险公司从此没落,可能让监管对P2P、保证险出更严厉措施,保险保障基金可能要发挥作用。
NO.10中国版“大而不能倒”出炉
年11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每年保险业参评机构数量将不少于10家,评估指标包括机构规模、关联度、复杂性、可替代性、资产变现等。
据预测,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最有可能入围国内首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而伴随蚂蚁金服、腾讯等互联网金融巨头的快速发展,也很有可能被纳入其中。
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发生重大风险时,那些“大而不能倒”熊孩子机构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冲击是巨大的,必须用更严格的规矩圈养起来!而“大而不能倒”的帮规,也可能会抑制这些机构的扩张速度。
NO.11支付宝·相互保→相互宝
“相互保”上线41天,用户超万。
但因信美人寿遭监管部门约谈并指其涉嫌违规,年11月,支付宝宣布,“相互保”正式升级为“相互宝”,不再对接《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相互宝”成为彻底的网络互助计划。
NO.12微保月活万
年11月,微保诞生。以腾讯做背书,微保把腾讯的“社交”基因融入微保,使用严选模式打磨产品,提升用户体验,把保险简洁化的理念提现到极致。一年后,微保发布周年成绩单:月活用户已突破万。
NO.13京东入局保险
年11月,在“相互保”上线一个月后,“眼红”的京东也迅速出了一款模仿产品——京东互保,立刻遭到监管的约谈而下线。
京东在保险行业的尝试,还包括做了一家外资财险公司的二股东。
年7月,安联财险(中国)与京东“联姻”,随后获批更名为“京东安联”,资本金从8.05亿元增加至16.1亿元。
阿里、腾讯、京东盯着保险近十年,一路摸爬滚打,似乎建树不大,但是个转折!
微保开启新模式,不知不觉月活万,虽然只是渠道,也推出若干行业口碑极佳的产品。
相互宝高峰时曾吸纳超过万用户,虽然不是保险,但威力更胜保险。业内人士对此款产品,可谓是爱恨交加!
京东也来了,先推相互保,两天关张,又控保险安联,必然也会有大招。
该来的都会来的,大趋势下谁也挡不了。大家加油吧!
NO.14国华人寿90亿增资落定
年12月,国华人寿混改计划成功签约,引入三家国资公司共同增资国华人寿95亿元。
增资完成后,刘益谦旗下的天茂集团持股比例仍为51%,三家湖北国资公司持股比例10.59%。
春风得意的刘大鳄还发朋友感叹“今天是个好日子”。
NO.15安盛天平被卖
年12月,刘益谦创建万全汽车保险公司,后更名天平车险。
年4月,天平车险与安盛签订入股协议,改名为安盛天平。但安盛也不是救世主,公司车险业务连续五年亏损,至年合计亏损16.42亿元,此时的刘老板对安盛天平的未来业绩已不抱希冀。
年11月,刘老板将50%的安盛天平股份出售给安盛集团,总价46亿元,交易完成后,安盛集团将持有安盛天平%的股份。
弃帅保车,刘大鳄的偏爱浮出水面。
NO.16外资保险政策放开,安联保险集团获批
年4月,银保监会下发《加快落实银行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举措》,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占比放宽至51%,3年后不再设限。“纯外资”的寿险公司,将不再只有友邦一家。
年11月,银保监会公布了批准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我国首家外资保险集团,即将成立!
业内曾将外资描述为“群狼来了”,可多年过去了,外资保险表现却十分“规矩”,极重保障、价值经营,传说中的狼没有来。
16件保险事件中
哪些能入选
“年度十大保险事件”
请你来投票!
投票结果将于年初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