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保险”,你可能会想到“疾病”、“意外”或者“医院”等等这些不太美好的词。
其实保险还有另外一种属性,也就是中长期理财,鼓励你为实现某一目标,每年定期定量缴纳保费,随着长时间持有,保单价值涨到我们的预期额度,然后用这笔钱去完成既定目标。
比如利用保险,父母可以为孩子规划教育金、婚嫁金,可以准备退休后的养老金,更或者强制储蓄存到一笔本金,这些都充满了大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保险能理财?岂不是脱离了保障的本质?
不不,保险肯定姓“保”。
我们都知道风险是多样化的,“疾病和意外引起大额开销,导致的经济困难”是风险,难道“人活着钱没了,导致的经济困难”就不是风险了吗?
当然是,那么前者属于健康险,后者则为长期储蓄险。
保险的风格是“长期主义”,是未雨绸缪和提前规划,所以即便是作为理财手段,它也属于中长期投资。这样的投资结果不随市场波动而变化,唯一影响它的变量,就是时间,安全性十足。
这种安全感能够让你完全傻瓜式买入、傻瓜式退出,不承担损失和风险。这样的底气何来?我来带你梳理梳理。
其实,长期储蓄险是种不亏本的契约,而不亏本,意味着钱足够安全。
安全,又分为两方面,且这两方面都基于法律的保障。
一方面是本金安全,不会遭遇割肉之痛,拿到手里的永远是正向收益。
储蓄险的增值方式,是基于自缴费期满后,其现金价值会以复利增值。
现金价值
大白话即“今年,这份保单价值多少人民币”。
如果需要这笔钱,客户直接去保险公司办理退保或减保,即可现金到手,办理后现金价值相应降低。
现金价值精算师依照模型计算得出,依据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年缴保费和缴费期会有所不同,所以每份合同都有相应的现金价值,并以表格的形式载入合同。
图为某产品现金价值表
自买入那天起,每一年保单的价值就已既定。
因为储蓄险以人的生命为标的,不受市场影响,所以纵然股票、基金会起起伏伏,保单的价值始终稳步前进,即不会偏离现金价值表,更不会少于当年现金价值。
合同必须按照现金价值增值,否则就是违约。
我们拿一款储蓄险举例:
自缴费期满后,现金价值会以复利3.5%增值。假如一位28岁的年轻女孩,每个月拿出元做规划,一年即2.4万元,连续缴费10年:
那么在女孩39岁时,保单价值元;
45岁时,保单价值元(是所交保费的1.5倍);
53岁时,保单价值元(是所交保费的2倍);
65岁时,保单价值元(是所交保费的3倍);
75岁时,保单价值元(是所交保费的4倍);
......
这些都是确定、一定可得到手的金额。
图为28周岁,女性,年缴2.4万*10年现金价值表
有人问,那如果保险公司垮了怎么办,拿不出钱怎么办?
所以,第二方面,涉及资金安全,会不会暴雷。
保险行业对消费者的保护是最严格的,即便公司遭遇极端风险,按照我们国家保险法第92条,也会由其他公司或银保监局指定公司接管,客户利益不受影响。可参照安邦、天安、中华联合保险接管新闻。
图为银保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