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快乐
安邦在全宇宙范围内,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正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其真实意图不是尔等众生所能轻易理解的。今天其实我想说的是——喜达屋收购案真正的台前幕后大赢家。
如果几天前二本狗们还在为浏览了几篇新闻,津津乐道两个任性的公司在喜达屋买卖中不断截胡和被截胡而沾沾自喜。那么恭喜你,今天你的谈资中又多了一条:安邦意外放弃收购,万豪胜出。
意外吗?我只想说:没“意外”才比较意外。如果你了解安邦这种“先开价后找钱”的任性套路,这个结果也不足为奇。
所以,你们今天看到的赢家是万豪。而我看到的是:
台前的赢家——安邦
(它知道了全世界的底线,全世界也知道了它的豪气)
幕后的赢家——JohnPaulson
(对,就是他,那个著名的华尔街空神)
台前意外放弃收购的
豪门巨鳄安邦保险
前几年还名不见经传的安邦保险凭借此次财大气粗的叫板一跃进入世界的眼球,这家被美国媒体在报道喜达屋收购新闻之前特地以一段视频介绍的中国公司,但是喜达屋并不是豪门安邦第一次出手收购酒店。
早在年10月6日,安邦已经豪掷19.5亿美元从希尔顿手中买下了玛丽莲·梦露曾短暂居住过的华尔道夫酒店大楼,在纽约地标给自己打了个风情万种的标签。
但一向被称为“低调黑马”的安邦保险实际上是个含着金钥匙的公子哥。
你看看安邦集团万亿的身家,但安邦保险最大的资本,在于它强大的政商背景。短短十余年,就从海滨之城的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跃居国内保险公司之首。
回到安邦成立当时,你翻开他的董事会名册,那才是“群星闪耀”,里面有几个绕不开的名字,横跨政商两界——
陈小鲁(陈毅元帅之子,粟裕大将之婿),卓苒(邓小平外孙女,原吴小晖之妻),朱云来(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之子,但出任董事说法存疑)、吴小晖(安邦实际控制者,曾经公开的身份之一是国通高盛的董事长。)
除此之外,商界出任董事的有胡茂元(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榕(上汽副总会计师兼财务部经理),龙永图(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刘晓光(时任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总经理)等。直到后来董事会重新洗牌,胡茂元、解正林、刘榕、龙永图等人退出,新增加的三位新董事孙沛城、王新棣、朱艺,均为原中国保监会官员。
看着上面的阵容,难怪有人坦言,“安邦有那种能力,可以推着监管往前走,包括修订法规。”安邦,如同一张“超级迷魂阵”,即使再分散,但“大格局”从未改变。
年时安邦资产达到万亿,兼并风暴从国内扫向欧美,锋芒直指美国华尔街,安邦集团第一家族的背景,引起了西方国家一片喧嚣。关于此事,南方周末和安邦保险有一场著名的撕逼。文中所提到的卓姓女士与安邦集团总裁吴小晖的夫妻关年确认终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树大招风,这一年邓家开会决定了与安邦集团切割。
不论切割后安邦部分资产来源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既然邓家已经与安邦切割,几遍以后安邦错综复杂的股权结构真的出现什么问题,也就不会涉及总设计师家族和形象。这不过是暂时的平息罢了,金融领域这一仗,或迟或早总要到来。
不过显然这次收购案,安邦轻而易举给万豪开了一个价值14亿美金的玩笑。中途杀出来抢货的安邦,抬高了报价,最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安邦最后还不忘扭头深情无比的告诉诸位:嘿嘿,我其实就是来看看大家的底牌。再见。
送别这位任性金主,我们也来说说
幕后——闷声发大财的约翰·保尔森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当安邦和万豪针锋相对咬得你死我活时,这个名噪全球的“华尔街空神”早已悄悄伸手搅混了这摊水,将自己早在去年一切都还未崭露头角的时候就收购的股份筹码,在全世界震惊的眼神中放到了台面上来,让大家亲眼看着他在这场收购中将会赢得有多漂亮。大半年前,就买进万份喜达屋酒店集团的股份,一跃成为最大股东。
他就像潜伏的猎豹,观察着猎物的动向,伺机而动,狠狠咬住。不论咬得是屁股还是头脚,弄死就好。
如果你自认是贵圈中人,那你对他一定不能陌生。保尔森带着哈佛MBA的名校光环,辗转咨询、投行和基金,年,他创立保尔森对冲基金,凭借着清醒的头脑,果敢的时机把握,和不满足的狼子野心,一步步成长为日后翻了几番的豪门基金,成为要么不出手,一出手世界都要抖三抖的金融霸主。
保尔森在多年的工作经历中练就了出众的财务分析能力,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投资思维,他不再受制于华尔街金融体系中的条条框框,不再完全依赖信用等级、评级机构评级,而是海量收集财务信息自己综合分析,并以此作为投资判断的依据。
约翰·保尔森信奉的投资理念核心有两条:一是对市场下跌准备充分,市场上涨时便不必费心;二是风险套利不是追求赚钱,而是追求不亏钱。这样的理念决定了他对做空获利的擅长。
但是他真正的一战成名是在金融危机,数字最有说服力。
当所有人在为房地产的繁荣欢呼雀跃时,约翰·保尔森却异常冷静,他抛给经纪人们的问题是:“哪里有我们可以做空的泡沫?”在年初,经纪人们最后找到了答案:房地产市场。
当时的房地产借贷市场中,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发明了两种新型的投资工具:CDO(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s)和CDS(CreditDefaultSwap)。CDO的风险越高,担保产品CDS的价值就越高。如果违约率或违约预期上升,CDS的价值就随之升高。但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大多数人都不认为CDO会有什么风险,所以担保产品CDS的价格非常低。这便是此后影响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保尔森亲自带队,搜集和审查房贷市场的财务数据,同时追踪成千上万的房屋抵押,逐个分析所能获取的个人贷款情况,终于揭开房产繁荣的虚表。在分析了大量数据之后,保尔森确信投资者远远低估了抵押信贷市场上所存在的风险,而没看到这个市场崩溃的可能。保尔森事后说,“很多人都说房价永远不会在全国范围内下降,和房地产市场捆绑的投资债券也从来没有出过问题。借贷专家被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蒙蔽了眼睛。”。
年7月,保尔森筹集了1.5亿美元,为第一只用于做空CDO的基金建仓。他剑走偏锋,设计了一个复杂的基金操作模式:一边做空危险的CDO,一边收购廉价的CDS。随后的几个月,美国房产市场却依然繁荣,丝毫看不到萎靡的迹象,保尔森的基金在不断地赔钱。此时愚笨的人在嫉妒地嘲笑,而聪明的人则在观望中决策。年底,次贷危机已经初见端倪。保尔森的基金已经扭亏为盈,升值20%。他趁热打铁,紧接着建立了第二只同类基金。
年2月,保尔森管理的两只基金在华尔街的冬天异军突起。截至年年底,第一只基金升值%,第二只基金也升值%,基金总规模已达到亿美元,仅年一年,就有60亿美元的资金涌入保尔森的基金。保尔森一举登顶年度最赚钱基金经理榜,大家开始叫他“对冲基金第一人”、“华尔街最灵的猎豹”。
大规模的危机终于在年爆发。贝尔斯登倒了,雷曼兄弟死了,酒醉金迷的华尔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惧,正当另一个著名的保尔森--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为金融危机焦头烂额时,约翰?保尔森正在与乔治?索罗斯共进午餐。这位在金融界呼风唤雨的传奇人物正躬身向约翰?保尔森请教投资心得。
在年,保尔森旗下的黄金基金PaulsonGoldFund全年涨幅达35.08%。而这一年他也史无前例地将50亿美元收入个人腰包。据计算,保尔森在这一年的赚钱速度是每秒.55美元。
约翰·保尔森从不掉以轻心,他的投资信条是只需要注意坏的方面,好的方面会自行增长。因此,他孤身站在这场金融寒冬的冰峰之上,像“投资机器”一般机械冰凉地收割着众人的腰包,和脆弱的神经。他俯瞰着庸碌自保的众生,寒风撕扯着每个人仅存的蔽体的布条,金钱永不眠。
在你坐在会议室一脸得意地签下一份几百万订单而沾沾自喜,觉得从此升职加薪平步青云的时候,保尔森凭着他敏锐的嗅觉和果敢的手段,又一次赢了全球市场。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参与全球市场的资本豪赌,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头脑清晰地分辨投机和投资的区别,更不是所有投资人都有保尔森的眼光和手段,如鱼得水地活在华尔街的快速和喧嚣中仍保持清醒的头脑。
但是作为贵圈里最不起眼的毫末,现在可不是感慨保尔森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起起落落的排名的时候。你摸摸钱包拍拍胸脯,有什么资格唏嘘人家?
尘埃已落定,围观的吃瓜群众们都散了吧。
开放专栏投稿与商务合作:ladyrenaissance
.儿童白癜风能治愈吗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