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影/文
上个礼拜,保险业发生了一件大事。
银保监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也就是行业内大家所说的互联网保险新规。
新规落地,互联网保险重新洗牌,在行业内引发了一场大地震。那么对于我们买保险,会有哪些影响呢?
现有互联网保险产品,即将集中下架新规虽然涉及多个险种,但受影响最大的,是储蓄险。
新规规定,以后有资格在互联网上卖十年期以上增额终身寿和年金险的保险公司,必须符合特定的条件。
条件有多严格呢?
据统计,国内75家人身险公司中,全部满足前个条件的只有0家,比如:平安人寿、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大多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公司”。
而目前在互联网上最活跃的信泰人寿、横琴人寿、中荷人寿、弘康人寿等都不在此列。过去几年,这些中小型保险公司依托互联网的低成本运营,开发了不少高性价比的产品。
不过根据新规,这些公司现有的互联网储蓄险产品,将在01年1月1日之前全部下架。
新规第二十二条
已经买了这些公司的产品,有影响吗?
已经投保的朋友,如果产品下架、停售,不管有没有交完保费,保单利益都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
这些公司的产品现在还能不能买呢?
这些公司的产品下架仅仅是因为监管提高了互联网销售门槛而已,产品本身都是经监管审批,合法合规,可以放心大胆买。保险公司的安全性也不用担心,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保险公司背后的安全机制都是一样的,说到底都是国家在托底。
未来两个月是这些“高性价比”储蓄险的黄金购买时间,如果你有配置增额寿或者养老年金的计划,可以入手了。
以后的储蓄险产品会不会更好?
概率不大。
互联网保险重新洗牌后,有资格在线上卖长期储蓄险的,都是传统大型险企。一方面,这些公司的分支机构数量庞大,有遍布全国的办公职场和运营内勤,每年还要支付高昂的广告费用,运营成本远远大于中小型公司,能给到客户的利益空间相对更小。
另一方面,一些老牌大公司长期饱受利差损困扰,直到现在还在填补过去的窟窿,有了这样惨痛的历史教训,在新产品定价上会比较保守。
现在大家都觉得互联网保险产品性价比更高,过了今年,可就不一定了。
而中小型保险公司转战线下后,运营成本增加,同时受到销售地区的限制,维持原有的性价比难度也较高。
短期高现价产品,将逐渐成为过去式新规中还有一条特别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以后在互联网上销售的人身险,“产品设计应做到保险期间与实际存续期间一致,不得通过退保费用、调整现金价值利率等方式变相改变实际存续期间”。
新规第九条
这一条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增额寿险和年金险前期的现金价值不能过高,不能鼓励用户提前退保取现。
监管这样规定,是为了规避长险短做,防止长期型保险被做成中短期产品。
事实上,“长险短做”问题,一直是监管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