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实中,周瑜也是集颜值才华于一身的万

                            

原创陈华时拾史事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他是那个年代数一数二的高富帅,本来可以凭借颜值吃饭,可他偏偏要展露才华,决机疆场,面对强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豪门出身的他与草根逆袭的孙策成为乱世CP,一同奔赴骨感的现实,凭着年轻人的闯劲与智慧,生生占据了江东六郡,为孙氏奠定了三分基业。在好基友作死后,他辅佐其弟孙权,掌军主政,成为东吴二号领导。他训练水军,拥兵观变,确立了割据江东、独立建国的战略方针。当曹操大军南下的危亡之际,他分析曹军四患,力主抗曹,在赤壁以弱击强,逼退曹操,点亮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之后,他继续率军大战曹军,夺取南郡重镇。可惜,在他提出取蜀战略后不久,却在整装赴蜀途中病逝巴丘,真是天妒英才。他就是东汉末年的万人迷、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

和一众封侯拜将的武庙大佬们不同,这位仁兄的官爵似乎有点磕碜,仅以偏将军南郡太守的身份,既没显官又没名爵,竟然与一众大佬平起平坐,是不是唐人的鄙视链发生错乱呢?

对此怎么说呢?笔者认为,一是当时东吴仍然尊奉汉献帝,东吴之主孙权自己才是杂号的讨虏将军,根本不可能在自己坐上龙椅前给部下封赐过高的官爵(读者大大千万不要动辄开启上帝视角,在春风吹,战鼓擂,这个年代谁怕谁的乱世,谁又能知道自己会笑到最后呢?有时候,我们总说乱世暴君多如牛毛,其实他们处在朝生暮死的恐慌之中,化身变态往往就在一念之间),这也是孙权尊奉汉廷礼制的政治正确。这样一来,孙权手下的官职自然较低,那位助战赤壁的老将程普不也才是裨将军(一直到死也仅是杂号的荡寇将军)吗?不过,周瑜名义上的官位不高,却拥有下隽、汉昌、刘阳、州陵四个县作为奉邑,这可是妥妥的县侯待遇。

第二个原因就是孙权在封赏方面确实有点抠门。如果说孙权在嗣业之初,还比较注意封赐手下官爵时符合汉制,那么在他称帝后,是否可以突破之前的束缚,来一拨提振士气的大封赏(追封)呢?实际上,在这方面孙大帝确实有点抠门,例如他对东吴政权的实际创立者,也就是他的亲大哥孙策仅追封为长沙桓王,而不像西晋司马炎封自己的伯父和父亲皆为帝。至于孙策的嫡子孙绍仅被封作没啥权力的侯,亦不像司马炎那样把自己的一大拔叔伯兄弟全封为拥有实权的王。同样,东吴功臣们的封赏也不够高,有谥号的功臣更少,《三国志集解》中考证只有张昭谥文侯,昭子承谥定侯,顾雍谥肃侯,陆逊谥昭侯。

第三个原因就有些不足为外人道了。孙权对能力出众、手握重权的周瑜阴怀忌恨,幸好周瑜早亡,双方的矛盾未及发作。故此,一向深藏不露的孙权在称帝后才不肯追封周瑜。

但是不管怎么说,周瑜对于东吴政权的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位本来可以凭颜值吃饭的高富帅,他偏偏靠才华和战绩成为万人迷,在大文豪苏东坡的笔下,他更是凭着“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成为永恒的儒将经典。为将一生能够如此留芳百世,区区爵赏又何足道哉?

知遇同好共图大事

周瑜周公瑾,庐江郡舒县(在今安徽庐江西南),生于公元年,此时的汉帝国还在忙于刻写熹平石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全然不顾危机潜滋、祸乱暗生。作为世代官宦之家的小周郎,更不会深切地感受到时势的激变。

庐江周氏虽比不得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那样的士族顶流,但在南方也不遑多让。周瑜的叔祖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的父亲周异担任过洛阳令,相当于北京市长,因此,周家的生活条件相当优渥,这让周郎自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周瑜不仅生得身材高大,姿容俊美,还文武双全,特别是精通音律,妥妥的一位官N代高富帅,最重要的是他志向远大,希望能够像先人那样成就一番安邦定国的大业。

当时,流传着一句“曲有误周郎顾”的俗语,说的是当周郎参加宴会时,即便喝得很嗨,仍能听出乐伎所弹琴曲中的错音。彼时,他会回顾弹琴之人,露出洁白的牙齿,很倾城地微微一笑,以作提醒。这让抚琴之人错愕之余,不免如同花痴一样望着眼前的俊后生。唐人李端在其《听筝》诗中吟道“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便是化用此典故,点明抚琴女子为了博得周郎一顾,往往故意将曲子弹错。果然是个会撩汉的妹纸,也不知小乔会不会这招?

公元年,十五岁的骚年周瑜已经随父宦游过不少地方,见识了乱世惨象后的他回到家乡舒县,开始经营起自己的小圈子,为未来更好的自己努力打拼。

这一年,江东猛虎孙坚追随袁术踏上讨伐董卓的征途。这是孙坚走向汉末争雄大舞台的成名之战,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曾将自己的家人迁到舒县安置。当时,与周瑜同岁的孙坚长子孙策,登门拜访小有名气的周瑜,两人一见如顾,倾吐了心中的鸿鹄之志,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十五岁,对于绝大多数今人来说,刚刚踏入高中大门,可是这个年龄对于古人来说,可能已娶妻生子,且不得不面对命运的挑战。孙策与周瑜都是不惧挑战的狠人,很快成为无话不说的基友。

周瑜为了尽地主之谊,就将自家豪宅分出一部分给孙策居住,还拿出钱财资助他,这让孙策对周瑜的好感迅速蹿升,也使得屌丝逆袭的富春孙氏与江淮士大夫的关系在无形中更进了一步。

之后,孙策带着满满的兄弟情告别周瑜,踏上了助父从征的艰难道路,开启了自己短暂而辉煌的军旅生涯。周瑜对这个只比自己大一个月的兄长情有独衷,相信他定非凡品,自己的事业必将寄托在他身上。乱世之中,一切皆有可能,居于鄙视链顶端的周瑜无比珍视与这个邻家哥哥的友情,一直苦等着与他的重逢。

公元年,周瑜前去探望身为丹阳太守的堂叔周尚。此时正给袁术当小弟的孙策受不了袁的屡次失信,萌生了放单飞的想法,在征得袁术同意后,率军数千来到历阳(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准备东渡长江开创基业。孙策想起了周瑜,就给他写信欲求一见。周瑜接信立刻率领部曲前去迎接孙策,还特意给他带去了部分船只、粮秣和器杖,支持他渡江。孙策非常高兴,对着身边人喜滋滋地道:“有了周郎,诸事可成!”

此后,周瑜跟随孙策先克横江、当利,接着挥师渡过大江,进攻秣陵,一直打开南京,当地的土皇帝笮融、薛礼被二人按在地上好一顿摩擦,老大不小的两货让两个娃娃如此欺负,又怨得了谁呢?再之后,孙策又引军攻取湖熟、江乘,进入曲阿,逼着了扬州刺史刘繇。一路打下来,孙策的队伍扩大了十倍,已然成为一方小诸侯。

腰杆子壮了许多的孙策对周瑜说:“接下来,我会用这支队伍继续攻取吴郡和会稽郡,进而平定山越。对付这些不成气候的货色,我想已经足够了,你先回去镇守丹阳吧!”周瑜对于孙策的指示自然是毫无二话地贯彻执行,一转身就率部返回了丹阳。

周瑜回到丹阳自然是要招募军队,为孙策壮大革命队伍的。众所周知,丹阳兵是汉代精兵的代名词,当年的李陵凭着五千丹阳兵就敢横行大漠。如今,周瑜可以利用堂叔的关系,好好招募一批精壮敢战之士,这对孙策的助力将是巨大的。

不巧的是,一向特别看好丹阳兵的袁术提前出手了。他派自己的堂弟袁胤取代周尚做了丹阳太守。周尚只得带着周瑜到寿春(在今安徽寿县)面见袁术。此时已是公元年。

袁术早就听说周瑜是个人才,想将其收为己用。大家都是豪族出身,按理说应该守望相助的,可是周瑜虽然年轻,眼光却很毒辣,早就看出袁术成不了气候。与其跟着袁术同作冢中枯骨,还不如陪着孙策一起逆袭人生。不过,面对猜疑成性的袁术,他也不好直接回绝,就请求外放居巢县长。居巢离江东近,便于与孙策联系,而且居巢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县(汉制,大县主官称县令,小县称县长),袁术也不太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anyay.com/bxyw/10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