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定国的宰相,集忠臣贤相军师于一身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010261.html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人物形象能深植人心,受到普罗大众的喜爱,得力于罗贯中的生花妙笔,成功刻画其过人的智慧和才能,其更是主角中主角,全篇有三分之二的篇幅在描写他。自三十五回刘备从水镜先生司马徽哪里听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就多方面设法寻找诸葛亮,从而为诸亮出场铺垫。

直到一百零四回诸葛亮病逝,在整整七十回中他几乎直接、间接地处于舞台中心,在魏蜀吴三国所有重要人物中,虽然时间跨度不是最长,但是比重最大,比起罗贯中偏爱仁君刘备与义绝关羽,其倾心的程度更是有过之而不及,是小说塑造鞠躬尽瘁的忠臣,奇技百出的军师,安邦定国的宰相,集忠臣、贤相、军师于一身,是中国人心目中经天纬地的全才,道德的完美化身,如何全才、完人。

《三国志》除了君王单独成一传,其他的文臣武将都是合数人成一传,只有诸葛亮与陆逊单独列传,且蜀书以诸葛亮名列文臣武将之首,以诸葛亮一生非凡的业绩,构成了蜀志的一条主线索,其事迹影响遍及全书,可见陈寿对诸葛亮的重视及推崇程度。

陈寿在《三国志》以全面、多角度的视野,系统记载诸葛亮的事迹行宜,也对其治国能力、军事谋略、道德人格,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史笔,评价诸葛亮,使后代世人的藉由此书,得一窥真实历史面貌的诸葛亮,而陈寿笔下的诸葛亮,是一位「识治之良才」,拥有杰出的治国能力,这是其广泛收集诸葛亮的著作及相关数据,所下的评语,也是其最推崇诸葛亮之处,不惜以浓笔极力描写,更是当时魏蜀吴三国人士公认的如:「樊建为给事中,晋武帝尝问其诸葛亮之治国。

樊建对曰:「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帝曰:「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赞誉有加;又如贾诩:「诸葛亮善治国。」陈寿运用笔触书写历史事实,以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始,末以陈寿的评曰「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前后呼应,来树立诸葛亮千古贤相的形象,于是在《三国志诸葛亮传》我们看到千古贤相形像就跃然纸上。

《三国志》里诸葛亮是一个躬耕陇亩,常抱膝长啸,好为梁父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一派名士风范。但其形象在《三国志平话》却是一个性格粗豪、莽撞而又性格专断独行的军师,这是平话不同于正史诸葛亮形象,其因为创作者和说史艺人为了吸引观众,势必要投其所好,迎合平民感情、兴趣,故太高雅的言行,他们比较不能想解与接受,不能产生共鸣,融入诸葛亮生命情境,故他们不爱真实历史三国志的诸葛亮,他们依自己意愿创造一个血、有肉、有温度可亲,能与一同欢笑,也会犯点错,故《三国志平话》提剑斩曹使,在战场及外交场合上大声吆喝,不但瑕不掩瑜,反而显得亲切而讨喜,使人觉得他具有和别人一样会犯错的缺点,这也拉近跟民众的心理距离。

《三国演义》以《三国志平话》蓝本,以此为基石再创作。而《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刻画,保留了「七星坛祭风」、「五丈原禳星延寿」、「驱遣六丁六甲」神异的情节,此处除了可见三国演义对《三国志平话》的继承;另一方面,罗贯中之所以保存这些情节,是因他体察了庶民心理的想望,百姓在元末的乱世,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希望有一全知全能的英雄,能扭转乾坤、终结黑暗、安享太平,故将此情节融入对诸葛亮的塑造。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诸葛亮时,不再是《三国志》陈寿所说的:「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而是军事战争中奇谋百出、神鬼莫测的军师,小说极力塑造诸葛亮主要形象主要为忠与智的形象,虽非常人可及,却符合人们对传奇英雄的期待。这与全书的浪漫情调和传奇色彩是一致的。

中国史关羽神化的三国志英雄心理关羽三国人物图传:关羽图传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12.5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anyay.com/bxyw/10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