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遭遇资本寒冬,企业家及投资机构会将有限的资金花到哪里?
在时代剧变下,企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投资机构对标的的选择有哪些变化?
当下火热的Pharma和Biotech的合作过程中,最大的冲突或挑战是什么?
未来5-10中国还有哪些特色治疗领域或者,市场空间有望超越美国?
这是海通证券海通国际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余文心对哈药股份总经理徐海瑛、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洪坦、维昇药业首席执行官卢安邦,在年12月21日由E药经理人、H50承办,吸引近5万人次观看的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简称“启思会”)上,的发问。本土大药企哈药的回答是,企业越是在挑战时期,越要把自己的长板打磨的有更明显的优势,越是在市场动荡剧烈的时候,越是要找到自己的压舱石。而OTC产品对于三医联动的巨浪,具有避风港的作用。当下哈药还未有与Biotech成功的合作案例,而影响合作的关键则是,与Biotech合作投入资金相对高昂。创新药企维昇药业的答案是,在尚未实现自己造血的时期,选择聚焦克服万难,推动将临床后期的药物顺利上市,将手中的资金再分配,把已有的项目做精、做深,放缓项目引进。而行业推手投资方,君联资本将会更加谨慎的选择早期项目,更加看重数据更加注重项目的创新性,另一方面则是服务更多Pharma与Biotech合作的项目。对于不同企业的估值,如果一些创业公司能够把一些产品licenseout给一些MNC,那么其市场空间打开,估值就会更高一些。对已盈利公司的估值,着重会看企业未来面临的竞争,是否会受到国家医保谈判、以及集采的压力等。对于Pharma与Biotech的合作,已经成为双方的刚需。但是双方的共同语言、信任基础的打造,合作模式的选择,后期商业化盈利的计算等等仍在磨合中,企业双方最终能否实现强强联合仍需时日。01
假设遭遇资本寒冬,企业会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哪里?对哈药影响最大的不是集采常态化的推进、也不是创新药政策的变化,而是疫情的影响。这是徐海瑛的回答。目前哈尔滨正处于年度的第六轮疫情过程中,哈药仍面临着严酷的经营环境。一有疫情反复,药店就被要求限售、限流,其畅销的OTC产品均会受影响。但是,哈药会继续发挥OTC产品的优势。OTC产品对于当下三医联动的巨浪下,是有避风港的作用的。徐海瑛表示,OTC产品的特点是安全、有效、历经时间的考验。哈药有非常强大的质量管控体系。哈药长期保持在OTC的第一阵营中,这表明哈药获得了医生和消费者的认可。哈药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长板打磨的有优势。如果排序的话,徐海瑛表示,排在第一的还是取得销售收入。第二是研发。哈药的基石还是医药工业,目前哈药正在补足研发短板,经过一年的探索,哈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研发方向,比如,儿童药的研发,会是未来哈药研发上最重要的领域。对于创新药企而言,“疫情对临床试验的开展影响比较大”,卢安邦在会上坦言。这也要求企业做好各种准备,将影响降低。当下,在企业还不能自我造血时期,要审视自己的业务,进一步聚焦,有所为有所不为。由于年的情况并不明朗,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好自己,把已有的做精做深、做大做强,放缓产品引进,把不是那么实的东西往后放一放。对于维昇药业而言,其人生长激素TransCon在中国已经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卢安邦表示,在这个关键时期,企业的重点,一是将临床试验保质保量的完成,二是打造商业化能力。维昇两年前已经开始对商业化进行布局,尽管当下资本市场对创新药企的营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卢安邦表示,创新药企要盈利,这是必然的,作为初创企业,要拿得进来、做得出来也要卖得出去,一方面能够满足临床未满足的需求,造福更多患者,另外让企业获利也是很重要的。02
投资机构标的的选择有哪些变化?资本如何评估不同企业的估值体系?今年的投资环境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在年初,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还是二级市场,资金都涌入了医疗领域,使得医疗健康行业投资非常火爆。但是今年下半年,尤其是7、8月份以后,市场有了比较深入的调整。市场的起伏变化,行业的不同板块波动起伏也不同,例如MRNA疫苗、涉及到进口替代的领域比较火热。这种起伏对一级市场的投资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洪坦则表示,君联资本已经走过了很多周期,但是对选择企业的标准确实有所改变,一是,其最认可的是真正有创新的企业,无论是团队、赛道、产品,还是要有真的创新,有数据真的显示出创新。另外是,